政府融资平台如何准备后事?


编辑:admin / 发布时间:2021-04-16 / 阅读:833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没想到,国务院预算管理文件出来后,市场对其中提及的“对失去清偿能力的融资平台公司依法进行破产重组和清算”:
  
  有些过度解读了。
  
  以至于有几位平台公司担任高管的读者和我吐槽,他们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三公子的评论文章《别慌!重磅文章两面看》后,还有存续贷款的金融机构朋友纷纷给他打来电话:
  
  你发这种文章,是什么意思?!
  
  个人觉得,兄弟们有些过于敏感了。
  
  相同的表述,国务院在2018年9月份加强国企资产负债约束的通知里,已经提及过了。
  
  现在这个时点重提,无非是重新表达一下中Y不兜底的态度,告诫债务臃肿的平台公司和地方ZF,抓紧放弃幻想,生产自救。
  
  如果要用句话总结一下今时的市场,就是:
  
  中Y说最狠的话,
  
  地方刚最硬的兑。
  
  但是人力和财力终有尽时,如果长期处于市场下行和信用收缩趋势,地方ZF和平台公司在死扛的同时,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免得临时想辙,手忙脚乱,最后出招毫无章法,再次酿出永煤的残局。
  
  怀揣最好的希望,
  
  尽最拼的努力,
  
  做最坏的准备。
  
  先为不可胜,然后无往不胜。
  
  推演一下,如果地方融资平台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那么在努力支持的同时:
  
  也该准备好几套后事方案了。
  
  方案一:保存火种。
  
  本省市各平台公司抓紧梳理自己的资产究竟有多少,哪些是现金流良好的,哪些是可以小幅投入就盘活的,哪些是具有重大潜力的,哪些是沉淀且受限的,等等。
  
  通过剥离、置换、换股、现金购买等方式,把本省市的核心资产剥离出来,这就是未来浴火重生的火种。
  
  从现状来看,躺倒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躺倒不可怕,可怕的是重新爬不起来了。
  
  债务违约乃至破产,不可怕。可怕的事,一直当老赖下去。如果依靠火种,重新崛起,再把过去的债务(很可能已经不良打折了)接走,就是英雄。
  
  方案二:做好切割。
  
  融资平台公司不可以破产清算,但是国企可以破产清算。这里面的区别在于:
  
  融资平台公司和地方ZF脱不了钩,表现形式就是对地方ZF的应收账款。
  
  把对地方ZF的应收账款接走后,已经完全市场化的平台公司该何去何从,是变好还是变差还是变没,就看市场的了。
  
  最简单且最省钱的解决方案,就是:
  
  单独设立一家高信用等级的平台公司(比如控股股权上挂到省级),“省级”平台去银行拿大授信,资金专项用于去收购这些“真·ZF应收”债权。
  
  当然,目前的隐债置换,就是做同样的事情。所以,已经纳入财政系统的隐债,继续走官方渠道。没有纳入财政系统的隐债,可以走“省级”平台收购。
  
  当然,相信绝大多数“省级”平台都是空壳子,没有钱去收购。办法也有:
  
  要求原始债权人,再放一笔款给“省级”平台公司,到款后去偿还原始债权。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债权从低信用高负债主体,向高信用低负债主体转移。
  
  对于这些具有隐债特征的但是没有纳入财政隐债系统的债务,慢慢偿还呗。
  
  方案三:债务重组试点县(区)。
  
  本方案是时间换空间式刚兑方案的延伸。
  
  比如选一个县(区)进行试点,所有债务统一暂停还本并展期3-5年,利息降到基准。
  
  如果只是如此,期限拉长收益变低,债权人肯定会闹的。所以要增加保障措施。
  
  比如进行精准测算后,市级平台乃至省级平台,提供有条件的担保。
  
  在这样的条件下,虽然周期拉长利率变低,但是风险也减小了。
  
  因为垂直管理体制,市级平台乃至省级平台是躲不了的,债务从低层级往高层级转移,是无可回避的大趋势,自己家的孩子惹了祸,还能扔大街上不要了嘛?
  
  债务重组试点县(区)后,还可以有债务重组试点市,债务重组试点省。
  
  再之后,就交给通胀吧。
  
  方案四:人头填坑。
  #p#分页标题#e#
  这是最糟糕的方案。
  
  上面喊着要割人头,威胁下面自己兜。如果下面还有余力,这样施压是有效果的。
  
  如果下面没有余力还要被割人头,有能力的人会撂挑子不干乃至跑路,没能力的人会赖着装死,所有的压力会从基层往管理层转移。
  
  管理层疲于奔命,最后累到吐血。等到吐完了血,榨干了精力后,刀子来了,割人头了。
  
  这谁tm受得了?
  
  割人头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
  
  化债上疯狂举借高息,饮鸩止渴。
  
  当然,凡是高息,肯定是不那么合规的。如果臭不要脸,先把高息的钱骗进来,再给降成低息,也是可以操作的。
  
  人事上则像跑马灯,隔一段时间换一批领导。
  
  在企业经营中,临破产前,都会快速换高管,一批批的换。
  
  往好听里说,是大浪淘沙,筛选出一批真材实料的有为知才。
  
  实际上,每批人都是来镀金的,混个履历就跑路。
  
  方案五:共克时艰。
  
  推一批有潜力的公司去上市,或者直接一批收购(换股)上市公司。
  
  破产重组,类似海航,把平台公司债权,都转成上市公司股权。
  
  既然已经放债放成股东,那就共克时艰,一起往上市公司注入资源,把企业经营做大吧。
  
  以上五种方案,其实都很糟糕,隐含着地方融资平台信用的破产。从实际情况来看,我觉得,地方ZF都是有担当的,不可能走到这一步。
  
  但是,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市以及区县,各自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对于那些个别,情况特殊的平台公司,是时候做最坏的打算了。
  
  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怀最好的希望。
  
  在中国,地方ZF和平台公司,与西方国家相比,有一个非常显著的不同,即:
  
  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政Z账。
  
  对于ZZ高地的省份和某些具有特殊性唯一性的地市,就要先算政Z账,再算经济账。
  
  好几个重要省份,好几座转折之城,其意义在于向上转折,而非向下转折。
  
  他们的支撑能力,协调能力,被支持的力度,都会远超大家的想象。
  
  而某些省份和地市,即便经济体量不错,但是面对转型阵痛,反而会暴露阿喀琉斯之蹱。
  
  谁知道呢,祝愿所有平台公司否极泰来,越来越好。
  
  作者:政信三公子 来源:政信三公子


上一篇:保理业务增值税争议问题思考
下一篇:重磅:管网要算构筑物,多家金租停掉管网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