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收益高但易踩雷?请收下这份避坑指南


编辑:admin / 发布时间:2019-10-15 / 阅读:713

  正如那句老话,只有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既新又老的话题。
  
  由于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融资较难,小微企业只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资金,于是,在近几年,一个新的融资方式开始流行,那就是供应链金融。
  
  在旺盛的需求和政策的扶持双重刺激下,众多企业纷纷涌入供应链金融行业,相关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始在市场走俏,由于收益率相比其他金融产品高,有投资者赚到盆满钵满,但也有投资者眼前一黑,跌入大坑。
  
  今年7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文规范供应链金融“严防虚假交易、虚构融资”,行业陷入深刻的反思中,投资者开始用警惕的目光审视供应链金融产品。
  
  坑从哪里来,如何绕过去?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几起重大的“踩坑”事件:
  
  事件一:2019年7月8日晚,诺亚财富、承兴国际在供应链金融的“罗生门”曝光,涉及资金34亿元,承兴国际实际控制人罗静被刑拘。卷入此次事件的还包括云南信托、湘财证券等机构。
  
  诺亚财富旗下上海歌斐资产管理公司的“创世核心企业系列私募基金”,为承兴国际控股相关的第三方公司提供了34亿元的供应链融资,投资标的是其与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债权。同时承兴国际控股提供股权质押,实际控制人罗静提供个人无限责任担保。
  
  但随着罗静因涉嫌金融诈骗被刑拘,预计上述融资到期后相关方无法还款。而京东方面则发布声明称,承兴涉嫌伪造与京东等公司的合同进行诈骗。
  
  坑名:底层资产造假。
  
  事件二:中原证券发行的两个资管计划共2.4亿元,通过华鑫信托投向福建省闵兴医药有限公司,受让其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应收账款,医药公司对融资承担差额补足义务,医药公司实际控制人承担无限责任担保。两期资管产品到期前,中原证券安排人前往福州“对接还款事宜”,被告知福建省闵兴医药有限公司出现流动性问题,公司实际控制人跑路。
  
  坑名:应收账款债务人实力差(跑路)。
  
  事件三:位于北京的金银岛起初定位于打造大宗商品供应链融资交易平台。2018年8月初,金银岛旗下P2B平台金联储爆雷,涉及投资者3万多人、涉及资金超25亿元。加上违约的资管计划和在违约路上的资管计划,涉及资金或达近40亿元。
  
  坑名:产品管理人主体资质差。
  
  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供应链金融产品暴雷的事情远不止于此。众多投资人血本无归,同时也以几十亿元的代价换取了市场的冷静和思考:供应链金融产品究竟是投资人的“苦酒”还是“良药”?
  
  风险发生之后,涟漪才开始往远处波及。
  
  面对规模快速增长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投资者应该如何有效“避坑”?请收下这份投资指南!
  
  指南一:瞄准核心企业
  
  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在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掌握了供应链的核心价值,担当了整合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关键角色,核心企业更清楚上下游企业的生存状况和发展前景。
  
  概括来说,核心企业是整个供应链金融发展和壮大的支柱,只有认准核心企业,才能找到优质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那么,如何辨别一家企业是否为核心企业呢?通常来说,核心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经营实力、对上下游客户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良好的企业基本素质(包括较强的盈利能力、合理的资产负债率、较强的偿债能力等)和风控实力。
  
  以总部位于广州的雪松控股为例,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旗下雪松大宗商品供应链集团成立17年来始终保持零违约纪录。目前,雪松大宗已经打通上游矿产资源-物流仓储-产业链服务-大宗商品附属产品生产-产品分销的全产业链条,实现对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化工、能源等大宗商品品类全覆盖,妥妥的核心企业。
  
  雪松控股旗下的大金所、雪松国际信托,就以供应链金融产品为特色,核心企业发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自然靠谱一些。
  
  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你并不了解一家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相关信息,尤其是许多核心企业会通过发债或上市等形式募资,财务信息和评级报告等均为公开资料,可供投资者对核心企业的实力进行全面的评估。
  
  指南二:确认“底层资产”真实性很重要
  
  我们经常听到“底层资产”这个词,在供应链金融中,底层资产一般以应收账款的债权最为常见,因此,供应链金融的风控第一要诀,就是核查贸易的真实性。#p#分页标题#e#
  
  近几年,供应链金融“踩雷”事件频发,自刻“萝卜章”伪造合同、造假应收账款骗取保理融资的把戏屡屡上演,单案所涉金额动辄上亿。这些风险事件都是贸易真实性出了问题。
  
  尽管现实中曝出的应收账款造假事件数不胜数,但也有不少创新产品涌现,切实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痛点。
  
  例如,粤财信托最近推出了一项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基于深圳某大型电子通讯企业(核心企业)与其上游数百家中小微企业供应商之间的真实贸易背景,供应商将持有的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交付信托财产。
  
  对于购买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普通投资者而言,可以通过管理人披露的产品说明书及其它相关资料来加以了解贸易真实性。
  
  通常来说,正规金融机构作为产品管理人发行供应链金融产品,有义务对企业贸易合同进行核查,确保贸易真实性。管理人要核查原始权益人与债务人的关联关系,包括原始权益人与债务人、担保人的股权关系、最近三年应收账款规模、期限、回收情况等,还要结合相关方状况以及关联关系说明其对专项计划的影响,并在相关文件中对投资者充分揭示风险,以及提供合理缓释措施。
  
  简而言之,不管金融公司、上市公司表面上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一定要看其发行产品的底层资产。
  
  指南三:选择靠谱的管理人
  
  事实上,能否找到实力强大的核心企业,能否确保贸易的真实性,这些都对产品管理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管理人是否值得信赖,从公司治理结构、过往投资管理经验和业绩、股东实力等方面可见一斑。
  
  在购买供应链金融产品时,投资者应查看管理人的相关资质、管理人产品规模、过往产品业绩以及管理人的风控能力。比如,过往发行产品是否出现过违约、逾期等风险事件等。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传统的券商(如平安证券、中信证券)、信托公司(渤海信托、光大信托、雪松国际信托)等信用背景较高的产品发行人,它们作为传统持牌金融机构具备强大经营实力和完善风控体系,更能保证产品安全性。而一些不知名的民间金融公司,往往是挂羊头卖狗肉。
  
  如果是在代销机构购买产品,则还需查看销售机构有无基金代销资格,推介人员是否属于该销售机构,谨防“飞单”风险。
  
  指南四:充分认识风险
  
  不管销售人员在你面前描述的多么美好,投资者都必须清楚,供应链金融产品依然存在风险,并非保本保息。
  
  根据监管规定,投资者在购买相关产品前,都必须进行风险测评,从而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并确认与所投产品的风险等级相匹配,若产品的投资结构、风险水平和收益预期与自身实际不符,务必慎重。
  
  此外,对于管理人在产品推介过程中使用的路演资料,也建议投资者妥善保存。一旦管理人没有按照承诺管理资产,或在推介过程中有夸大收益、忽视风险等问题,投资者就可以证明其没有尽到信义义务,要求其赔偿损失。
  
  总结来说,在投资时,选择平台很重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远离“诱惑”,一定要充分考量和评估后,再下手投资。毕竟,没有什么比保住本金更重要的了。
  
  投资秘籍!
  
  优质产品源自供应链绝对核心企业
  
  相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预计到2021年,规模可达20万亿。巨大的市场潜力早已引得不少大佬深度布局。
  
  在这些率先吃螃蟹的人中,不乏一些真正能称之为核心企业的成功案例,比如怡亚通、京东和上述提及的雪松控股等知名企业。
  
  成立于1997年的怡亚通是中国首家A股上市供应链企业,已为全球20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了专业供应链服务,其“深度380平台”以线下供应链服务体系为核心优势,助力数百万中小零售商转型升级。
  
  京东金融成立于2013年10月,其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供应链保理融资业务“京保贝”,而最有名的产品“白条”则是在2014年的2月才上线公测。其核心能力是依托京东集团多年积累的大数据以及自建数据生态及技术能力来服务金融客户。
  
  前面说到的雪松控股,作为广州本土成长起来的世界500强民营企业,深耕大宗商品领域近20年,已实现有色、黑色、化工、能源等大宗商品品种的全覆盖,做供应链金融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其通过新控股的雪松国际信托,今年8月发行更名后的首单信托计划“X链1号”,开启了转型供应链金融之路。核心企业+金融助力,实力更胜一筹。
  
  来源: 保理人


上一篇:王显尧:尽调防雷之六脉神剑
下一篇:解析:金融租赁ABS的基础资产、交易结构、增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