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公司的风控人员该怎么对待信用风险管理


编辑:admin / 发布时间:2019-04-22 / 阅读:85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如雨后春笋涌入融资租赁这片蓝海。但这绝非一块低门槛的业务领域,要做好融资租赁,风险管理不容忽视。借鉴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经验,新兴的融资租赁公司的风控人员该如何应对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
  
  先来搞明白,什么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全部内涵就是以收益充分抵补可预见损失,并为不可预见配置相应的经济资本,最终实现资本回报的最大目标。
  
  从风险类型的管理来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而对初建的融资租赁公司来说,信用风险管理是经营管理的核心。
  
  信用风险管理的15个原则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信用风险管理也需要围绕15个原则进行开展,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建立适当的信用风险环境
  
  原则1:董事会应负责审批并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审查公司应用风险战略和重要的信用风险政策。
  
  原则2:高级管理层有责任执行董事会批准的信用风险战略,制定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信用风险的政策和程序。
  
  原则3:公司管理层应识别和管理所有产品和业务中存在的信用风险,保证其董事会或相关委员会在该产品或活动被引入或实施之前制定恰当的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第二方面:在健全的授信程序下运营
  
  原则4:必须在健全和正确定义的授信标准下运营,清晰定义目标市场,对借款人或授信主体的授信用途、结构以及还款来源的充分的了解。
  
  原则5:必须确定整体授信限额。根据风险级别,确定授信限额,建立分级授权管理体系。
  
  原则6:建立明确的审批授信的程序。
  
  原则7:所有授信业务必须在“保持合理距离”的基础上决策,要采取适当步骤控制和化解对关联公司和个人贷款的风险。
  
  第三方面:适当的授信管理、计量和监测程序
  
  原则8:建立对包含各种信用风险进行持续管理的体系。
  
  原则9:必须建立监测单个授信情况的体系。
  
  原则10:鼓励开发和使用内部风险评级系统来管理信用风险。内部风险评级系统应与公司业务的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一致。
  
  原则11:建立信息系统和分析技术。
  
  原则12:公司在评估单个授信和授信组合时,应考虑经济形势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评估在不利条件下的授信风险。
  
  第四方面:确保对信用风险的充分控制
  
  原则13:建立独立、持续运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评估系统。
  
  原则14:确保信用风险被控制在符合审慎监管原则和内部控制限额的范围内。
  
  原则15:建立对质量恶化和问题授信进行及时补救的系统。
  
  信用风险管理的体制结构
  
  可以看出,要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达到信用风险和收益配比的最优化和资本回报最大化的目标,一个公司的信贷体制必须做到:
  
  (1)具备统一的风险偏好,清晰的风险管理战略、政策、标准。
  
  (2)为确保风险管理战略、政策、标准的执行,一方面,要有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公司上下朝着共同目标迈进;另一方面,要有合理的信贷业务流程,实现对债务人违约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的识别、衡量和控制。
  
  (3)为确保战略、标准、政策制定的合理性,激励约束机制的正确性、信贷业务流程中对风险衡量的准确性,必须辅以先进的风险计量工具和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支撑。
  
  授信业务流程的要求
  
  公司必须有明确的授信风险政策,明确信用风险管理战略、信用风险管理政策、信用风险管理标准。
  
  2009年以来,银监会陆续出台《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即“三个办法一个 指引”(也称“贷款新规”),对信贷业务流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贷款新规”强调全流程管理、诚信申贷、协议承诺、实贷实付、贷放分控。具体讲:
  
  第一、贷款原来分“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贷款新规”把贷款全流程细分为受理、调查、风评、审批、签约、发放、支付、后管和处置九大环节,对关键环节提出了风险管控要求,实施精细化管理。
  
  第二、诚信申贷强调借款人在申贷中要恪守诚实守信原则,如实、全面、及时向贷款人提供财务信息和进行重大事项披露。#p#分页标题#e#
  
  第三、协议承诺原则要求公司应与借款人乃至其他相关各方通过签订完备的贷款合同等协议文件,规范各方有关行为,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调整各方法律关系,追究各方法律责任。
  
  第四、贷放分控原则强调批贷不等于放款,注重审核各项放款前提条件、贷款资金用途等要素,改变原来“有条件审批、无条件放款”的错误操作。
  
  第 五、实贷实付是指公司要根据贷款项目进度和有效贷款需求,在借款人需要对外支付贷款资金时,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以及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通过贷款人受托 支付等方式,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的借款人交易对象的过程。其关键是让借款人按照贷款合同的约定用途,减少贷款挪用的风险。
  
  第六、“贷款新规”在沿袭商业公司传统贷后管理方式的同时,突出强调以下方面贷后管理的要求:监督贷款资金按用途使用;对借款人账户进行监控;强调借款合同的相关约定对贷后管理工作的指导性和约束性;明确了贷款人按照监管要求进行贷后管理的法律责任。
  
  第七、罚则约束则明确提出了采取“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的手段,约束贷款人和借款人等交易主体的行为。
  
  授信业务的主要控制措施
  
  为提高风险识别、判断、管理能力,在授信业务流程的设计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审贷分离。将信贷经营和信贷审批的分离,通过审批决策的独立性和审批人的专业技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平行作业。实现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的平行作业,通过有效的岗位制衡,充分识别、揭示信贷风险,提高贷前调查和设计授信方案的质量与效率;
  
  (3)加强贷款支付等关键环节的管理控制,通过岗位制衡或层级制衡,落实贷款条件,保证贷款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落实;
  
  (4)一方面要及时、充分地识别客户风险,另一方面要防范内部管理种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


上一篇:关于中国医药行业融资租赁业务可参照的操作指引
下一篇:浅析我国医疗设备融资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