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丨汽车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简析
一、供应链及汽车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供应链概念是在扩大生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供应链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或企业家对供应链定义表述存在不一致,但核心观点是一样的。一般认为,供应链是指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各相关者的连接或业务的衔接,是围绕核心企业开展,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核心企业的下游经销商、甚至经销商的经销商,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管理和控制,从第一步的原材料采购,到生产成中间产品直至产成品,最后通过强大的分销零售网络将产成品送达到终端用户的手中,通过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在供应商、生产商、分销零售商和终端用户之间的不断流动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个要素是有机结合的,三个要素相互协调、缺一不可。信息流是信息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企业之间传播与流动,不存在实物的传递,信息流为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商业决策提供了十分有用的信息,决策者可以通过对信息流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做出最佳决策并实施行动;物流是一种实物物理性转移活动,是为了满足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需要,借助包装、运输和仓储等方式,以最优惠的成本,将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从生产地向需求地流动;资金流是指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随着产品和产品所有权的转移而发生的资金往来流动。
供应链金融是指以供应链上的交易合同作为信用依据,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通,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汽车供应链金融是指,在汽车行业的各个环节中,金融机构带来的资金融通业务,这些业务既包括对生产和经销商带来的短期金融服务、使用库存车辆融资,也包括对消费者的汽车贷款服务,是车辆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所包含的融资模式。
二、汽车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
目前,国内汽车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应收类)、融通仓融资模式(存货类)和保兑仓融资模式(预付类)。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品或还款来源,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业务的行为。该模式一般适用于供应链的上游供应商,上游供应商一般规模小,为了竞相签订核心企业的订单合同,往往提供赊销方式,导致上游供应商的资金被核心企业占压,资金流动性差,具有强烈的融资需求。另外,上游供应商可抵押资产较少,一般很难达到商业银行的授信标准,且贷款成本较高,从而使上游供应商的融资难问题日益严峻。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可以使上游供应商提前获得未来现金流,降低了上游供应商资金短缺风险,保证了上游供应商持续生产经营。
融通仓融资模式也称为存货类融资模式,主要是以存货等动产作为质押,汽车供应链上的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业务的行为。融资企业将存货质押给商业银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监管,以存货未来的销售金额作为还款来源,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在融通仓融资模式下,融资企业的还款能力不是融资企业的经营现金流,而是融资企业的存货变现能力,即存货销售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目前国内推行的此类融资产品较多,包括存货质押、仓单质押、动产质押等。
保兑仓融资模式也称为预付款类融资模式,主要是在融资企业向商业银行支付了一定比例的贷款保证金的前提下,融资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行为。保兑仓融资模式与前两种融资模式的最大区别是签署了四方协议,即商业银行、购销交易的双方和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保兑仓融资模式的一般流程是购销双方达成交易协议后,购买方向合作商业银行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后达成保兑仓融资协议,货物由销售方交给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保管和运输,在购买方即融资方结清贷款之前,货物的所有权归商业银行所有。
三、汽车供应链金融的主要风险点——以保兑仓模式为例
(一)融资企业风险
融资企业是否发生违约直接影响到资金能否安全、及时收回,对金融机构具有很大的影响。融资企业的风险与融资企业的规模、发展前景、财务状况、管理水平息息相关。评价融资企业的风险主要从融资企业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
融资企业的经营能力主要通过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来衡量;盈利能力从其销售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偿债能力从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来评价;发展潜力指标通过销售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来评价。
(二)核心企业风险
与传统的汽车信贷不同,汽车供应链金融需要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参与,并且通常需要核心企业做出回购承诺,所以核心企业能否按照合同进行回购,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影响。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主要从核心企业的信用等级、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三)物流企业风险
汽车供应链业务中,融资企业质押的车辆需要监管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中,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风险是影响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因素。物流企业的风险可以通过物流企业的信用等级来考察。
物流企业联合会每年会对会员物流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主要考察企业的综合素质、反映财务的指标、物流管理水平、企业竞争力和以往信用情况等。一些物流企业也会聘请专业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四)供应链风险
供应链的协调运作水平能够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和保证核心企业进行回购,金融机构主要通过考察供应链的运作时间、合作的亲密程度来评价供应链的风险。供应链的信用可以通过供应链上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亲密度来评价,合作亲密度是通过供应链上企业已经发生的合作时间长短和合作频率两个方面来评价的。
合作时间的长短是评价供应链稳定程度的重要指标,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时间能够反映出供应链的信用风险。供应链上的贷款企业与核心企业合作时间长短可以表明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密切程度与稳定情况。长时间的合作可以促进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协调与沟通水平,增加契合度,有效降低供应链上企业的违约风险。
合作频率反映在核心企业与融资企业每年的交易次数,两个企业间的密切程度可以用它们之间的交易频率来表明,企业之间增加合作次数可以有效减小企业之间因为长时间不合作和关系的疏远带来风险。供应链上企业的交易频率越大,交易质量也就越高,企业关系越契合,供应链的风险也就随之减小。
四、汽车供应链金融发展展望
在实践中,2010年9月平安银行就提出了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理念并率先推出了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其最早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客户,该公司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可以清楚地知道上下游企业在平安银行有多少授信额度、还有多少库存、销量流转情况等,对公司采购、安排生产和销售都有着极大的帮助。2012年浦发银行长春分行针对一汽大众供应链的特点,与其合作开展了以一汽大众为核心企业,以一汽大众全国范围内的4S店为授信主体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2012年中信银行推出了“电子供应链金融”,主要服务领域也包括汽车行业。2015年光大银行正式推出了“汽车供应链金融线上融资系统”,该系统为汽车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经销商、供应商、物流公司量身定制。此外,兴业银行也与福田汽车合作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
我国汽车供应链金融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升级以及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汽车供应链金融逐渐受到商业银行的热捧,成为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重点方向。信息科技的兴起、电子商务的成熟发展,为供应链金融的更新换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汽车供应链金融也先后经历了传统金融信贷、汽车供应链金融线下“1.0”模式、汽车供应链金融线上“2.0”模式和汽车供应链金融生态圈“3.0”模式的升级。“2.0”线上汽车供应链金融模式正逐步成为汽车产业融资的重要模式之一,以满足原本资金、技术力量较弱的中小汽车企业实现快速融资需求,使企业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通过线上汽车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对接,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不断实现融资的高效、安全、低成本。
文/杨彦楠
来源:大公 (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亟待明确的融资租赁主要税收政策
下一篇:融资租赁资产与商业保理资产收益权的可转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