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融资租赁企业的系统性风险
如今,我国蓬勃发展的融资租赁业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但风险也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业整体风险管理方面的思想观念落后,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信息化建设也处于起步阶段,历史资料留于纸面甚至遗失,历史数据基本没有积累的基础,难以获取,更难以对历史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
因此,融资租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供、需两方面的持续增长,需求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融资缺口较大,“融资难”仍是一个未破解的难提,中小企业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供给方面:业务供给总量与融资租赁行业公司数量、规模直接相关,其自身项目风险管理和融资渠道制约着业务供给总量。
项目风险管理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而言,信用风险的成因主要是出租人与承租人、供应商的信息不对称;融资租赁业务自身复杂性和内在特征;以及融资租赁行业和企业目前在国内发展的不成熟及风险控制体制的不完善,内外部原因交织使得出租人面临着与其收益和成本不相匹配的信用风险。
融资渠道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而言(融资租赁在资产证券化及债券市场发行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文章以资产证券化为例),融资租赁项目一般具有合同期限较长、分期收租的特点,符合资产证券化具有相对稳定的可预期的现金流入这一要求,可借鉴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工具,通过证券市场将其承担的信用风险分散给不同风险喜好的投资者,同时提高资产流动性。
在国内信贷大繁荣的背景下,融资租赁业蓬勃发展撬动了信用管理服务的刚性需求,信用评级服务贯穿于融资租赁和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始末。
通过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可以帮助融资租赁企业分析挖掘潜在优质承租企业,对存量承租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级,揭示存量信用风险,形成信贷导向机制对业务进行指导,帮助其设计融资租赁方案,提升租赁债权的管理能力,确保资产组合的行业分布和风险分散,对未来预期损失进行预警。
通过内部风险定价体系建设,对基础资产进行风险计量、对资产池进行组合风险计量,使收益分配与风险承担相适应、收益结构符合公司整体战略规划要求。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基础资产的质量是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和评级机构倍加关注的要点,其风险主要包括基础资产质量风险以及交易结构风险。基础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或者收益是进行还本付息的保证。除了具备固定收益证券类似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外,主要表现为承租人提前偿付风险和违约风险。内部风险定价体系以存量客户信用风险评级结果和基础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评级结果为基础,基于入池资产筛选标准和入池资产所占比例,完成资产池的构建和资产池组合风险计量。
上一篇:业内租赁专家解析融资租赁的金融属性
下一篇:前海发布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准入申报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