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明创业点金术 :一年完成57亿的密码如何复制
耀眼的阳光下,当波音737包机缓缓降落在太平洋美属塞班岛上时,飞机上的100多名君创的小伙伴爆出一阵欢呼。而彼时的李思明内心异常平静。
人才是根本,李思明在君创一年多的创业中,这句话始终印在脑海的最深处,他时刻提醒自己,要重视人、挖掘人、激励人。
“留人要留心。”1年多以前,当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将君创大印交到他手上的时候,就说了这样一句话。正是由于对人才的重视和挖掘培养,并放手委以重任,尽管经历了市场环境不利、以及种种不可预知的羁绊和挑战,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李思明带领他的年轻创业团队,完成生息资产规模超过57亿,税前利润过亿,而且实现了良好的风险控制。
现在,这位在融资租赁行业摸爬滚打了近30年的李思明,迎来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新起点。
独辟蹊径
行业大佬谋划打造不一样的精品标杆
再见李思明,一年多的再创业生涯,让他在固有的和善、风趣的举手投足下,眉宇间不时掠过锋利的锐气。
在中国的融资租赁界,李思明可以说是大名鼎鼎。
他先后入职国家外贸部和美国GE,1999年任IBM租赁公司总经理,后任美联信(CIT)金融租赁董事长、CIT亚太区总裁、恒信金融租赁公司CEO。
也曾身兼数职,曾担任中国融资租赁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工作委员会荣誉会长、中国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联合召集人等,堪称中国融资租赁界的大佬。
所谓融资租赁,与普通租赁不同,本质上相当于以设备为抵押的分期付款,通俗比喻就是借鸡生蛋,以蛋还租。租一台机器过来,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了,挣了钱还租金,还到一定时候,这个设备就归你了。
公司初创,恰逢经济持续下行,中小企业生存日趋艰难,E租宝事件爆发又给整个行业带来声誉危机。要开辟新天地,李思明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经验丰富。他不仅帮助IBM中国建立起租赁业务,还带领日新租赁由接近破产到6年后成为中国第三大外资租赁公司——恒信金融租赁。后发制人、后来居上是他的拿手好戏。
创业伊始,李思明根据当时的市场状况和未来趋势,谋定要打造一家不一样的“精品”融资租赁公司。所谓“精品”,一是行业上聚焦,先做工商企业、医疗及公共服务、交通运输类业务,然后再扩展到环保、农业等新兴行业,最终的目标是形成公共服务、工商企业、交通运输三大板块;二是在业务模式上,在把融资租赁的规模做起来后,未来要向经营性租赁方向做拓展。
事实证明,他的策略被市场举手认同。仅仅2016年一年,君创就做到了生息资产超过57个亿。对于有着30年融资租赁经验的这位大咖来说,虽然这不是他第一次成功达成使命,甚至不是第十一次,但对于从零开始搭建一家新公司来说,实属不易。
以快打慢
用极致的细节推动规划执行
评价去年的业绩,李思明表示:“刚好完成计划。”
之所以如此,与李思明认真细致的行事风格息息相关。他有着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磨练出来的完美主义风范——在细节中执行,在细节中调整,在细节中完善。
君创成立之初,李思明就做了五年的战略规划。这与其他新兴行业截然不同。“因为金融的核心在于风险控制,前期规划一定要做好,虽然说会有一些调整,如果执行和战略规划的变化比较大,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这次做君创,初期定的基调就是平稳起步。融资租赁行业正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是变化第一,传统金融注重规划,但新兴的金融创业者,需要让变化推着计划跑。”李思明有着自己的认知和思辨。
互联网思维里的极致、口碑、快,在李思明看来,并非互联网行业独有,而是所有行业要适应新兴市场环境的共性需要。以快打慢,跟踪业务和市场的步伐;强调极致服务和产品,以细节赢得口碑,是李思明反复重复的策略。
要做到精确完成目标,就要有多种备份方案来配合,在互联网思维里面叫快速迭代。规划得再好,肯定会有一些变动,所以需要各种备份方案来对接。“比如,如果资产规模达不到,我用什么样的方式,我用什么样的项目,来保证达到。另外,如果资产多的超出计划,肯定要多融资,这是临时需求,届时就会面临成本的增加。”各种细节要随时调整、快速迭代,就能够比较精准的完成规划。
李思明要求员工在业务上追求极致,即“杀鸡用牛刀”:用对待超级大客户的办法对中小客户。比如对新起租的客户,头三期租金在还款之前必须要人盯人,叮嘱他们准时还,让客户养成好习惯。他说:“最后,我们会把不同种类业务那些好的做法放到一起来,综合出一个新的客户管理模式。”
系统先行
人和钱才是铁三角发挥威力的核心
计划之所以能完成得如此精确,细节的把握与具体的执行,需要系统先行。
公司刚成立时,最大的投资不是人,而是系统。“君创一次性投资200万,开发租赁管理系统。这是个动态管理系统,本是跨国租赁公司的玩法。”
当时公司有人不理解,但思明立即拍板。系统先行,流程就能跟上,同时再把具体的信审指引——即风险指引、审批规范等制度完善,通过系统实时、自动追踪、监控业务进展。“后来,我们又在此基础上,上线了商机管理系统。”商机管理与租赁系统对接,用于营销人员的业务管理,从项目谈判、方案制作,到信用审批、出合同、准备放款、起租,整套流程都在系统的跟踪和管理下。
过去这一年,围绕这一个系统,流程、制度被串起来,然后与外部信用环境也串了起来。最后,君创的这套系统对接了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李思明解释说:“因为我们的系统很完备,我们可以给征信中心提供完整的数据,实现数据共享。”业内人士评说,一个新公司,在一年之内就接进央行征信中心,真的是非常少见。
在李思明的眼中,系统虽然强大,毕竟是执行层面的事,事业的核心,说白了还是人和钱。做金融,最重要的是人,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人;其次是雄厚的资金实力,在这点上联想控股助力颇多;然后才是系统。这三方面组成了成功的铁三角。
挖掘人、用好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关于用人,他的思路和联想控股总裁朱立南如出一辙,让志同道合的专业人士职业地做事!如何重视人、挖掘人、管理人、帮助人自然就成了李思明心中的头等大事。这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包机赴塞班一幕。回顾过去的一年,君创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在用人和培养人方面不断调整和优化。
职业企业家
放手让年轻人带出活力和创新
融资租赁行业,是从传统金融业务派生出来的新的金融业务。“企业的领军人物,需要将职业经理人跟企业家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作为企业家,愿意承担风险,作为职业经理人,又要控制风险,还要去传帮带。叫做职业企业家更贴切。”李思明给自己的定位正是职业企业家。
对大多金融机构的老板来说,控制风险最重要,所以一般情况不太容易放手,什么东西都希望由自己来管。
但李思明居安思危,过去的一年,很多事都开始放手。所谓放手当然也不是说放给某一个人,而是参照联想控股,成立一个执委会,就是公司的最高决策层。除了他之外,有两个70后,还有几个80后。
执委会本来是一个决策机构,他却搞成了一个务虚会。“每个礼拜一的晚上六点到七点半,几个人坐在一块务虚,谈某一个议题,批评与自我批评,我对于你有看法我就直接告诉你。”在这个会上,每个人把面具都拿下来,效果非常好,解决了很多事情。
在逐渐看清了人后,就逐步放权给年轻人,让他们去想未来怎么做。而他自己则更多的作为一个顾问角色,给他们提一些建议。“放手的同时,既不能全放,也不能放得太少,所以一直在拉锯战中间来做,就是一张一驰。”
在采访期间,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来到办公室,悄声说:“思明,请您签个字。”声音不大却清晰入耳。“不叫老总,就叫思明。这是我要求的。这样可以消灭距离感。”
李思明在刻意打造一种平等、民主、信任的企业文化。他对此感触颇深:“通过这种信任的方式,对年轻人的提高也非常快。”
除了业务之外,他也希望这些80后、90后能把企业的活力与创新带动起来。因为自己很清楚,人岁数越大,创新和活力衰退得越快。过去三十年的经历,对自己是一个桎梏。“再进入到创新的轨道是非常难的。”
资金和资源
才是金融企业真正的底气和助力
2016年,在完成全年57亿规划、成功接入央行征信中心之外,君创的另一个成功是,发起了一期ABS就是资产证券化产品,9.56亿,而且融资成本也非常低,优先级最低票面利率为3.7%。一般来说,一个新公司能拿到这么低的融资成本是非常难得的。
李思明分析说,市场主要出于对三方面的认可,第一,公司的经营稳健;第二,资产包里的低风险资产;第三,就是君创的股东背景,100%联想控股。三方面都认为是个低风险的产品,所以他们愿意给一个很低的成本。年底也拿到了银行的信用贷款,虽然只有3个亿,但是具有标志性,说明金融机构对公司的信心非常强。
在人、钱、系统铁三角下,融资租赁作为一种金融业务,资金的支持也非常重要。“没有控股这么强大的资金支持,金融业务做不起来的。”君创刚起步的时候,正好出了e租宝的事,整个金融行业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比较抵触,一般租赁公司根本融不到钱。
在联想控股的金融板块,拉卡拉从支付切入,正奇打造综合性类金融服务,君创专注在融资租赁,各方利用各自的优势作为一个互补。而来自于联想控股的强大支持:品牌、资金、资源……还有联想控股双轮驱动业务所形成的近600家被投企业的生态体系,则给了君创足够的底气和助力,让他们踏上新征途。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李思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醒从业者,不管是金融还是类金融,只要是玩钱的,通俗一点,还是要把风险摆在第一位,风险第一位的话,再通过风险计价的方式,才能保证一个企业的发展。
“现在整个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相当强,有可能出现难以预计的风险,作为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对风险的预判和应对是非常重要的,做到未雨绸缪,才有可能稳健的发展。虽然第一年君创的业绩还不错,仍然需要在风控方面不断加强,把风险控制住,否则未来无从谈起。”
“量化风险,风险计价”——原来是李思明给公司内部的警示语,后来想想市场上出的风险太多了,就贡献了出来,现在成了给整个行业的口号。
上一篇:河南九鼎金租总裁江琴:百亿、零不良率只是过去,现谋划“一高一基”
下一篇:兴业金融租赁总裁郑常美:绿色租赁亟需四方面差异化金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