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天津自贸区可融到全球低成本资金


编辑:admin / 发布时间:2015-06-15 / 阅读:404

  走出去,与国外进行资源和技术互补,在世界舞台上与行业龙头同台竞技,是众多民营企业的愿望。自贸区为我们提供了平台。
  
  自贸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政策环境,吸引着大量外向型企业的入驻。不仅民营企业如此,天津市属企业同样纷纷把贸易、租赁板块向自贸区内转移,区内注册开户企业数量激增。
  
  “自贸区是新的,企业是新的,业务必然也是新的。”中国银行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副行长杜晓东表示,企业的需求不仅仅是结售汇、跨境汇款等传统金融服务,而是已延伸到跨境融资、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等多元化高端需求。
  
  金融需求升级多元
  
  装备制造、航空物流业快速发展,希望融入国际产业分工新格局。融资租赁、保理、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期待着能在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中抢占先机。这样的市场环境,使天津自贸区承载的使命更为艰巨。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已完成超过5000家自贸区企业的开户。利用境内外市场和资源,成为新开户企业的普遍诉求。
  
  “公司最希望的是能够牵手全球低成本资金,还有就是资金的跨境使用,期待能够运用总公司的资金帮助海外子公司调节资金头寸。”邓应华表示,很多境内集团公司都遭遇这样的难题,总公司资金充裕,当海外子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时需要贷款,不仅手续繁琐,而且成本高。即便是办理内保外贷也还是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周转需要。
  
  高端产业集聚,资源和客户增多,需要银行完善机构布局,延伸服务半径,需要跨境金融业务多元化创新。那么银行对此准备如何?
  
  银行创新举足轻重
  
  “为适应天津自贸区发展建设的大格局,天津市分行在已有滨海分行、保税区分行两家管辖分行的基础上,组建了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中行天津市分行行长助理孙惠敏介绍说。
  
  在中国银行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的营业大厅内,记者看到,网点柜台、自助终端等均进行了升级改造,还设立了自贸区企业开户“绿色通道”。“从存款、结算到融资、投资、交易,针对自贸区企业的金融业务已实现全流程覆盖。”杜晓东表示。
  
  机构布局只是基础准备,推动金融制度创新才是核心内容。自贸区金融业务涵盖公司和个人,许多银行对自贸区的客户和项目特点进行了梳理,发现金融需求主要集中在跨境融资、跨境结算、本外币资金池等,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创新。
  
  诸如天津汽车模具等准备在海外设立子公司的境内企业为数不少。对于自贸项下投资便利化这一改革要点,不少银行已在积极跟进。孙惠敏说,“我们主要在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下放银行办理、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等方面,简化银行端流程,便利企业的投资需求。”配合贸易便利化的银行流程变革同步进行,目前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已陆续简化了经常项目结售汇、购付汇单证审核,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和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均已实现了突破。比如,该行已为天津自贸区首家台资券商——元富证券股份公司子公司成功办理1.1亿元跨境人民币资本金汇入业务。
  
  培育新型金融市场
  
  “我们生产的钢铁制品模具,在海运时容易起锈,货物质量对运输周期要求严格,海关和检验检疫手续的简化,有助于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和提高竞争力。”邓应华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便捷,这一企业切身感受到的自贸区“福利”,同样反映在金融服务领域。进口开证、境内工程类保函、个人经常项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外币资本金跨境汇款,这些业务均已在天津自贸区落地,既为企业借助自贸区载体实现了与全球市场联动,又为自贸区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和新引擎提供了金融通道。
  
  跨境融资的试水已让不少企业尝到甜头。中行天津市分行近日联动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与民生金融租赁公司签署了天津自贸区首笔金融租赁跨境人民币借款合同,金额1亿元人民币。同时该行还联动中银香港与中海油国际融资租赁公司签署了总额为10亿元的跨境人民币贷款协议。此类跨境人民币融资突破了外债指标、“投注差”的限制,不仅为境内企业引来了低成本海外资金,也为境外人民币回流提供了新通道。
  
  自贸区分账核算是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基础设施”和重要标志,是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自贸区分账核算系统建设上,天津市银行机构同样做好了准备。比如,中行天津市分行自2014年6月份就启动了相应的技术方案准备工作,结合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自贸区分账核算系统实际投产情况和霍尔果斯系统建设需求,历经10余次工作方案的修改,最终通过了系统立项和搭建,并于5月中旬正式投产,届时将为分账核算下的业务开展提供系统支持保障。
  
  来源:金融时报


上一篇:天津自贸区“红利”东疆融资租赁聚集效应日增
下一篇:2014年北美地区顶尖设备租赁公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