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租赁业本源,助力制造业强国
制造业强国力才强
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几个发展阶段。其中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现代化的进程、科技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业化进程是否完成,成为是否为强国的重要标志。谁先实现工业化转化,谁就率先成为世界强国。
一、中国制造业现状
中国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每年1号文件必定是针对农业的。发达国家中的强国都是工业化国家。中国要成为强国,必须完成工业化改造进程。
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进入工业革命以来,因清政府的衰败,没有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因而近百年的时期内进入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解放后,中国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中国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由于起步晚,工业基础相对落后,制造能力还不算太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富国强军。中国现有的财力先用在保障科研的发展,再用在保障军工的生产上,最后才轮到民品生产的发展。虽然有两弹一星,但因财力有限,百姓的生活水平依然处于低下状态。
随着改革开放,“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我们发展经济,加速工业化进程,尤其是民品的生产,直接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率先实现人民生活现代化。与此同时一些高精尖大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我们也能自己制造,有些民口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可应用军工生产上,军民融合中“增加物质基础”的原则成为发展的国策。这说明我国的工业进程远没完成,富国强军要均衡发展。
虽然我们已发展为世界“制造大国”,但还没有成为“创造大国”、“制造强国”。表面上看传统工业似乎进入饱和状态,实际上离工业化进程的完成还有相当一段距离需要追赶。许多高精尖的设备、 特种材料还不能摆脱从国外引进,受国外限制的局面。因此我国的制造业整体上看不是饱和过剩了,而是要淘汰落后产能,在新的领域里还有很大发展的空间。租赁业也会在这个领域里有再度发展的空间。
二、租赁业再次面临着挑战与机遇
租赁业经过10年高速发展,终于在金融的整顿环境中迟缓下来。现在大批租赁企业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在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面前,业界一些有识之士呼吁租赁业要不忘初心,回归租赁的本源。
融资租赁的初心是什么?现在指的又是哪些?租赁业要转型如何转、向何处转?这些都是租赁业面临的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的大问题。做的好,转型成功,驶向新的蓝海。做不好只有转业改行做其他事情了。
1981年国家提出改革开放的第五年,经过10年文革浩劫,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1976年提出的改革开放,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还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当时国家急需外汇、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和管理来改变落后的经济面貌。融资租赁就是在金融改革尚未开放是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实现利用外资、进口先进的生产设备,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迅速解决发展与改革的瓶颈,变相达到设备贷款的目的。
当时最需要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问题。因此那是租赁进口的设备主要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生产设备,以满足物质及其缺乏的现状。中国的融资租赁在民品生产工业化进程中发挥过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是中国租赁业服务制造业的原本。
现在民品生产已经过剩,租赁在这些过剩的领域已经难以发挥“刺激投资”的作用。但我国基础工业水平虽然也有高精尖的产品,但整体上还处于中低水平,租赁业在这个领域里还是有可发挥作用的余地。
租赁服务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现在需要的是发展大国重器,高科技产品、高精尖科学试验设备、检验检测仪器,大型、超大型重工产品、大规模半导体芯片、特殊用途的材料等方面加强制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善基础工业薄弱的局面。制造出只有中国有,别国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为真正的强国。近几年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突出的表现。航天、军工、天文、重器制造在国际上已经有辉煌的表现,基础工业的发展速度也是突飞猛进。过去生产不了的设备、产品、军事装备等现在我们可以自己制造。租赁业不要被某些领域“实体企业下滑”一叶障目,要看到市场可渗透的发展前景。
反观美国,因为制造能力过剩,因而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转变。人们都忙于“资本运作”,忙于“用钱赚钱”,而逐步放弃了制造业的原本。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许多产业都转到国外,有能力制造的人才要么外流、要么转行,原有的技能技巧都荒废了。直至疯狂金融造成全球金融海啸,伤了元气,逐步走向衰落。这从另一面证明“制造业强则国力强”中国什么时候也不能放弃制造业。富国强军都指望制造业的强力增长。
中国的经济要使持续发展,改变工业基础整体落后的局面,必须要在发展制造业上很下功夫。租赁业主要服务对象要从轻工向重工业、加工制造业转换,向能制造“制造设备”的设备租赁方向转变(如:租赁进口精密机床,加工制造精度高的机床生产产品质量和产能均高的设备)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
三、租赁业要围绕着如何服务制造业的创新
现在租赁业创新的口号喊的震天响,虽然有些创新给租赁业带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通路。但还有一些“创新”做的确很奇葩。
国际公认的现代租赁7大要点之一是“针对租赁合同或租赁公司的法律、税务和其他监管条例不应使租赁业务相对于竞争性业务(如:信贷、典当、信托、赊销、分期付款销售等),处于不利地位”。这是租赁行业独一无二的独特优势。
如果租赁“创新”把这个基本点彻底改变甚至消失,把所谓“创新”当作规避金融政策限制的一种手段,一种冠冕堂皇违规操作的挡箭牌、遮羞布,是站不住脚的。现在金融整顿,限制、查处或禁止租赁各种违规做法已经体现出国家对这种所谓“创新”持否定态度。对把“刺激投资促进消费,增加物质基础”的租赁篡改成“以钱生钱几乎与物无关的租赁“创新”给予彻底的否定。
租赁业要再次兴旺,须回归原本从服务制造业开始,从新增固定资产的租赁开始。
四、中国租赁业转型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1、观念的转变
由于近10年内,租赁都是以类信贷的售后回租为主。从企业到监管部门,很多人都把其看作“以钱生钱”的业务。虽然口头上说融资租赁服务了实体经济,但“实体经济”这个概念太大。虽租赁规模呈几何爆炸似增长,可占国民经济重要比重的制造业却呈断崖似衰落。足以说明融资租赁业这种“服务实体经济”已经严重脱离了其服务制造业的本源。
如果真要实现经营转型,不忘初心,回归原本。达到国务院对租赁业两个指导意见中指出的解决 “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渗透率和行业覆盖率仍然较低”问题,必须要开展“增加物质基础”的直租(简单融资租赁)业务。服务重点应该是除过度竞争和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外的制造业。没有这个思想基础是难以转型的。依然抱着“以钱生钱”心态开办租赁业务的渠道越来越窄。
2、租赁人才问题
因为大多数租赁公司都是以类信贷业务、通道业务为主,所谓“租赁人才”主要是信贷人才、资本运作人才。真正能做直租业务的人才及其缺乏。他们多数只懂金融,不懂贸易,不了解租赁物的市场和利益关联方,由此很难利用物来控制租赁的风险,很难在贸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租赁业更需要有贸易基础又懂金融的复合人才,才能在服务制造业中发挥作用,实现公司业务的经营转型。
3、租赁物件定位问题
历史的经验充分证明,要开展直租业务必须要具备专业化经营的能力。所谓“专业”是要对租赁物件的市场和性能有充分了了解,才能利用其控制交易风险,增加利润收入。
租赁要服务制造业不能一概而论,前面已经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基本情况,传统民品生产的制造业已基本饱和,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受到限制。这些领域不需要租赁在其做增量服务。军工、航天、信息技术(IT)、节能减排、智能机器人、高精尖生产设备、特种材料生产设备等新兴产业需要大量“增加物质基础”的租赁服务。
4、市场定位
现在租赁业开始关注“一带一路”和“军民融合”两个领域的市场。前者因以基本建设为主,适合租赁的主要在建筑设备和输出制造业过剩产能方面提供服务。后者因为在“增加物质基础”上的基础领域的融合,与租赁服务制造业的吻合程度相当高。因此笔者建议租赁业要关注这个领域的租赁。目前已通过有关渠道向国家高层建议设计“军民融合租赁”顶层设计,争取自上而下地向租赁业和军民融合企业推广和普及开办租赁助力军民融合建设发展业务,以解决这个领域的政策问题、业务程序问题、标准化经营的问题。
上一篇:特殊融资租赁物法律研究:知识产权篇
下一篇:李志刚:融资租赁若干法律实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