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融资租赁公司特色化、专业化经营的一些思考
编者按:本文作者在基于对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经营现状及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金融复杂环境下租赁公司所面临的挑战的分析,对部分租赁公司的特色化经营做了基本归纳。但作者同时指出:目前,特色化经营还只体现在个别、局部领域的租赁公司。而要从“融资”走向“融物”和“服务”的方向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由此,作者对如何走“特色化”、“专业化”经营方向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实施路径。作者长期在银行、金融(融资)租赁公司负责风控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
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融资租赁公司(含金租)已达8200多家,租赁合同余额5.6万亿元,对比2012年末的560多家1.55万亿元,可谓增长迅猛。照理说,行业如此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应该皆大欢喜。然而我们看到现实情况却是,业内有识人士仍然担心忧虑,从业人员对融资租赁究竟走向何方、前景如何还是迷惑。本文试图针对融资租赁业的当前状况和面对的环境,对行业发展出路何在略作探讨。
融资租赁企业表现出的共性特点
1、业务增速有明显放缓。今年上半年租赁合同余额比上年末增长约5%,对比上年增长20%的数据,在今年大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可以预料到年末增长速度将显著低于上年。
2、城投(政府融资平台)租赁为主的回租业务是主要业务。2014年及以前,各类租赁公司回租业务占比约在60-70%,2015年以后,随着“万众一心做城投”局面的形成,个人估计回租占比还有进一步的提高。市场上“80%是回租,一半以上靠平台”的说法个人认为不是完全虚言。
3、融资有所多元化但仍主要靠银行。去年,租赁公司发行公司债和金融债合计共515亿元,公司债远东一家就占了130亿元;发行ABS总额1283亿元。二者合计规模1800亿元,占去年租赁合同余额增量的20%。虽然绝对数和资金来源占比提高很大,但集中于部分相对优势公司,对大多数公司而言,银行授信还是主要甚至唯一的新增资金来源。
4、规模扩张是最主要的盈利增长来源。由回租的简单融资特性决定,赚取利差是大多数公司的单一盈利来源,而利差的相对平稳性决定了要增长就要扩大资产规模。
按“存在即合理”的哲学思维,这些共性现象并不一定都是问题,个人更愿意理解为融资租赁业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阶段。未来要如何面对挑战,走向更高经营层次,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1、紧平衡货币信贷政策下,规模扩张受到较大限制。退出量化宽松是当前货币政策主要趋势,我国也不例外。前十年的金融准金融高速发展大挣快钱,很大程度上是赶上了流动性极其宽松的大机遇。如今货币信贷政策走向宏观审慎,短时间内预计不会大幅掉头,作为“人民币搬运工”的融资租赁企业,分到的搬运指标不再能象以前那么充足是可以想见的。
2、城投类(政府融资平台)业务面临风险重新审视。近两年对规范政府融资行为的要求不断加强,市场多数意见是“关了后门”会“开前门”,地方政府会采取更加规范有效的措施妥善解决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但对已经不再保留在政府融资平台范围内的城投企业而言,对于投入大量并不是政府债务的城投融资的租赁企业而言,开的前门可能没有太多实际作用,因为对政府融资用途限制明确,是不会用到解决城投公司债务上的。“关后门”是不是在不断强化“断后路”是个人比较担心的问题。城投企业转型是当前流行说法,但他们的转型之路会比融资租赁企业转型更轻松吗?有多少融资机构会心甘情愿去跟政府融资平台企业搞“债转股”呢?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不那么容易找到。
3、拓宽融资渠道任重道远。大多数租赁公司资产结构单一,如过剩产能企业、平台企业资产等,难以为融资市场广泛接受和认可,拓宽渠道仍然受限于举借债务,资产负债表难以改善,内生融资能力较为困难。
如何应对挑战,未雨绸缪,是摆在多数融资租赁公司面前的现实课题。除了银行系金租公司通常走的综合化经营道路(客观上也相对契合其服务母行的功能定位)外,现阶段市场也有部分租赁公司在业务定位、经营手段和盈利模式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有些经验很值得同行学习借鉴。
三、当前部分融资租赁企业经营特色
1、行业与客户聚焦。一大批制造业为主的央企、地方国企旗下租赁公司,聚焦于其集团内客户服务,并以其产业背景为依托,向上下游供应链延伸。除此之外,一些三方系租赁公司主动明确定位,也取得不错市场口碑和效果。例如专注医疗领域的环球租赁,虽然市场上都认为医疗租赁领域已成红海,但通过其精耕细作,打出了自己的影响力。再如中关村租赁,定位于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创新的业务手段和风控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经营效果,被市场赞为中关村模式。
2、产品聚焦。除了传统的厂商系租赁服务自身产品外,也有一批租赁公司定位于具体产品,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路径。如狮桥租赁,主打汽车租赁产品,在乘用车、商用车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并通过产品顺利对接ABS市场,有了比较稳定可持续的经营模式。
3、资产经营。应该说租赁公司在这方面普遍偏弱,经营租赁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众所周知的被动的“融租转经租”,但还是有一些租赁公司不断尝试,如工银在境外的飞机经营租赁方面就成为了行业内认可度较高的标杆。
4、投资管理。一些租赁公司在产品、行业、客户聚焦基础上,依托在专业化服务中不断积累形成的专业知识、能力、人才储备,更进一步涉足到相关产业的项目投资经营管理当中。比较突出的如远东宏信,在医院、幼儿园项目投资、参与PPP项目社会资本投资方面有了一些成功案例。
在现阶段,这些特色可能还只体现在个别、局部,市场中占很小比例,也不能说这些公司就如何优于其他公司。但能提示我们,租赁企业的经营,如何从融——放钱收息,走向资——通过租赁物收租,再到租——真正的租赁,再到赁——通过租赁的服务和管理挣钱,最后,真正实现融入产业,成为实体经济的一部分。由这个过程可以简单看到一个逻辑,就是对“融资”的贡献依赖程度逐步减弱,对“租赁物”及“服务”的重视不断推高,对专业化的要求越高越精细,经营才越体现出差异和特色,这是个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可以说提高专业化水平,是推动这个过程实现的必由之路。
四、如何走向专业化
个人认为,解决专业化的方向问题,首先要解决融资租赁在面临前述挑战的应对思路:
1、找准融资租赁在金融体系中的坐标。融资租赁对于以银行为代表的各类资金供应方来讲,主要扮演着零售和中小业务集成者、风险平均与分散者、区域资源调配与转移者的角色,不充分发挥这三个功能,对于金融体系来讲意义将大大降低,发展可持续性受到挑战。
2、切合市场需求,拓宽融资空间。必须形成更加符合当前政策引导和市场偏好的资产,在直接融资市场有更大机会施展拳脚,从提高资产流动性的角度增强内生融资能力。
3、提高产出效率。对于高资本消耗、高资金消耗的融资租赁业来讲,在单纯扩规模受限时,除了降低成本、提高议价能力等简单办法增加利差外,寻求服务型、资产管理型甚至投资型的收入来源,是提高股东回报、增强竞争能力的最好途径。
基于这些认识,从行业总体和较长时期来看,个人觉得租赁业务应不断努力转向以下路径:
1、融物化。业内热词“回归租赁本源”,首先讲的是融资租赁业务必须依托的租赁物。当前,管网、高炉、水坝、路基等五花八门的租赁屡见不鲜,这些物对于租赁公司而言,可以说没有价值,因此,对租赁项目安全性没底,只能跟“信用好”的大企业、大平台玩,跟有“强担保”、“抵押物”的项目玩。看主体、找担保本身没错,但租赁物作为融资租赁风控的基本和底线,其意义没有体现,制约了融资租赁企业服务设备融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只有跟融物更紧密结合,租赁公司才能加强对设备租赁相关的产业、技术、前景、市场等各方面要素的持续跟踪、研究,形成这一领域的专业经营能力。融物对租赁公司在促销、融资服务、设备管理等方面服务要求更多,咨询、服务收入比重提高,有利于租赁公司降低靠利差盈利的依赖。
2、中小化。满足大型特大型客户的融资需求、租赁需求固然安全性较高,但相对来讲属于机会型的业务,租赁公司在竞争中不占优势,而且与业务中小化也并不冲突。而中小型企业,是多数种类设备的最大众使用者,是融资租赁业务容量最大、需求最频繁最稳定的群体,更有利于融资租赁企业培养自已的长期客户群。为中小客户群服务,对于信用风险与租赁物的平衡、信用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客户营销能力与租后管理能力的平衡要求更高,更有利于提升租赁公司融物化程度。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涉及行业广泛,更有利于租赁公司选取适合方向,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租赁公司对中小企业的议价能力相对提高,有利于提升盈利、对冲风险。
3、投资化。本身融资租赁就是一种投资,要以投资眼光来看租赁物选取、租赁项目风险收益。在融物化和中小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租赁的投资化特质将更容易得到发挥,如投融联动的结构化融资、大型设备的经营租赁、参与基金和PPP等实业投资、投资建设与专业化相关的项目等,以获取更高的投资化收益。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上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凭空实现,只是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时,在各种探索并行不悖的情况下,融资租赁业内的每个参与者都应提前谋划,拿出应对各种困难的思路、准备和行动。
作者:上海越秀融资租赁公司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 蒲尚泉
上一篇:直接融资补住房租赁"短板" 机构"热望"房租ABS
下一篇:(干货分享)银行票据业务的常见8种定价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