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在中国产品出口“一带一路”国家中的作用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了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融资租赁在中国出口产品中发挥的重要资金支持作用。从国际产能合作的角度,分析了融资租赁工具对于中国生产企业产品促销、加速资金回流、扩大产品销售渠道以及实现租赁物风险共同管理的意义,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中国产品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现状
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64个国家的出口额总计6370亿美元,同比增长12%。占我国2014年出口贸易总额的27%,增速超过我国总出口贸易增速(6.1%) 。2010年以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贸易出口大幅增长,2012年之后增幅减缓,但增速也均维持在10%以上,远高于我国总体出口贸易增长速度。
图1: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贸易出口额及增速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以及中亚地区。2012~2014年,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机器及机电设备上,出口额基本保持稳步增长,2014年上述产品出口额分别比2013年增长31.17%和72.26%。2014年,我国出口额大于100亿美元的17个国家占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总出口额83.11%。
二、主要中资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情况
2013年末,李克强总理到工银租赁调研,向工银租赁以及整个租赁行业提出了“扬帆出海”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要求。从此,中国融资租赁行业拉开了以跨境融资租赁业务支持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走出去”的序幕。
目前已有包括工银租赁、交银租赁、招银租赁等在内的多家银行背景融资租赁机构开展跨境融资租赁业务。这些机构开展业务的目标国家也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2014年8月,工银租赁与华能澜沧江签署合作协议,由工银租赁以直接租赁方式为华能澜沧江在柬埔寨投资建设的桑河二级水电站提供5亿美元资金。该项目70%以上设备由中国供应,生产厂商包括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国内主流电力设备厂商,工程施工也由中资公司承揽。此外,工银租赁还在新能源发电、新能源公交车、重卡、工程机械、轨道机车等多个行业领域为终端客户提供出口融资租赁服务。
鉴于目前设备买方大部分还在通过传统买方信贷、卖方信贷等方式获得融资,且一旦其贷款需求在商业银行严格的授信体系之下没有获得审批,则其采购设备的需求也将被遏制。因此,尽管目前设备融资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的比重还不高,但未来随着中资融资租赁机构介入境外项目的机会逐步增加、产品模式的不断成熟完善,融资租赁发挥作用的空间还将很大。
三、融资租赁在促进中国产品出口方面发挥的作用
首先是促进商品销售以及提供资本支持。融资连接了消费与交换两环节,加速生产企业资金回流,加快资本货物流通与消费的速度,进而促进社会再生产速度的提高。融资租赁在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支持功能方面,已经成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围绕区间目标进行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其次,融资租赁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扩大产品销售渠道的重要工具。相比银行信贷等其他传统的融资方式,融资租赁在支持产业升级,尤其是帮助中小企业完成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过程当中,可针对不同客户需求设计不同产品,为中小企业开辟出一条更加便捷、更加经济的融资融物渠道。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 “走出去”,从而带动国内设备、技术、服务出口。
第三,融资租赁促进了经济转型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并在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提升我国高端制造业水平,缓解飞机、船舶、通讯设备、机械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资金压力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淘汰落后产能、更新技术装备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资金需求通过金融租赁方式将得到有效解决。
四、跨境融资租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跨境融资存在法律、税务、监管等壁垒
跨境融资租赁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诸多法律、税务、监管等方面的壁垒,一些国家关于融资租赁的相关法律很不健全,甚至个别国家没有融资租赁的概念,将融资租赁简单等同于一般租赁对待。一些国家预提所得税税率较高,以及融资租赁业务中预提所得税纳税税基是租金全额还是利息部分不明确。租赁业务牌照管理不规范,个别国家对本国企业和外资企业进行差异化对待。
另一方面,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融资租赁行业法律,相关适用条款分散在其他法律法规中。随着行业迅速发展,有关法律法规细节的适用性不足问题凸显,法律纠纷不断,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租赁物登记方面,商务部开发上线了融资租赁登记公示查询系统,可进行融资租赁物登记查询,飞机、船舶等动产登记。由于监管部门不同,信息缺乏整合,存在重复登记、查询不便等现象,这些都给行业带来了较大风险。行业标准方面,与融资租赁业相关的行业标准不完善,企业对融资租赁的一些专业属性,如租赁物技术参数、残值处理、会计核算等指标的把握存在偏差,相关内容也缺乏依据与保护,制约了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二) 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中资商业银行、融资租赁企业境外融资成本较高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银行短期贷款,尽管融资租赁企业也较重视金融债、点心债等渠道,但受融资条件、跨境使用、融资成本等限制,所能提供的资金量非常有限。融资租赁项目大多是中长期业务,银行短期贷款与租赁业务期限不匹配,将给企业留下了流动性风险隐患。为降低流动性风险,部分企业开始尝试租赁资产证券化、发行信托产品、引入保险资金、通过自贸区融入境外资金、通过 P2P 平台出售租赁收益权等渠道,但由于受市场认可度、融资成本等因素限制,这些融资方式还未被租赁企业大规模运用,短期内难以改变融资租赁企业对银行资金的依赖。
中资商业银行、融资租赁企业境外融资成本较高,无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竞争,汇兑风险较高。通常情况下,中资商业银行、融资租赁企业向承租人提供的融资均为美元、欧元等可自由兑换货币,但一些海外承租人的收入主要为当地货币,且承租人所在国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和汇兑风险。
五、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并完善融资租赁行业制度,健全中国租赁行业运行监管体系
目前,国内租赁行业的监管处于多头管理的局面,缺乏牵头部门从整个租赁行业着眼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并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具体来说,商务部负责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和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的监管,而银监会负责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下属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这就容易导致同一行业中存在两套标准的问题。因此,建立一套统一的、健全的租赁业监管制度,有利于促进租赁行业整体风险管控水平的提高。
健全中国租赁行业运行监管体系,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明确银监会作为中国金融租赁机构的监管主体,并逐步将商务部所管辖的其他类租赁公司也纳入银监会的监管范围内。二是实行多手段监管并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包括监管主体对租赁机构的监管、社会公众对租赁机构的监督与评价以及租赁行业和租赁机构的自律监管。三是在租赁市场准入标准、特定业务管理、风险管控、内控制度建设以及市场退出标准等方面实现统一。上述建议应纳入法律框架中,借助法律的强制性和威慑力,保证行业监管落实到实处并充分发挥其监督约束作用。
(二)升级业务模式,培养人才队伍
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业务模式目前基本以售后回租为主、直租为辅。而联合租赁、杠杆租赁、结构式参与租赁、混合性租赁等在国际上被普遍采用的业务模式,在国内开展不多。部分融资租赁企业业务拓展中 “租长、租大、租集中”现象较普遍,客户偏重于大型企业,造成目前行业资本消耗加速、业务同质化严重、集中扎堆特定行业、同业竞争加剧等问题较突出。这些问题促使融资租赁业亟需向专业化转型,而拓展行业领域和优化客户结构将是下一步融资租赁企业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点。
与融资租赁行业的高速增长态势相比,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数量明显不足。融资租赁行业涉及面宽、覆盖域广、交叉性强,要求从业人员具备金融、财务、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人才的短缺导致部分企业不能有效开展业务,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少有开设融资租赁专业,行业从业人员中极少有人经过全面、系统地学习,普遍缺乏全面的专业知识。2014年,各级融资租赁行业协会相继成立,行业人才培养机构也在积极筹措建立,但总体上融资租赁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还比较薄弱,人才缺口问题在短时间内将持续存在。
(三) 加强对融资租赁工具利用的社会引导
首先,很多企业对融资租赁产品了解较少,因此在出口商品、对外投资过程中还把信贷产品作为主要金融工具来使用。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有产品出口或对外投资需求的企业进行融资工具指导,并把融资租赁产品作为主要融资工具之一。其次,作为融资租赁业务的经营主体,租赁企业自身在产品宣传方面也有所欠缺,目前对租赁产品的宣传还大多停留在小范围的业务交流会、行业论坛等方式上。租赁企业应重视对新媒体宣传手段的利用,比如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租赁产品信息。
作为与实体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金融业态,融资租赁企业需要在这一轮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找准定位,拟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充分发挥自身联结金融和产业的本质和特色,加快推动创新发展,方能适应经济新常态,为中国产品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更广阔的市场出口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物价,作者:撒 莉、吕新元
上一篇:汽车金融渗透率快速提升 汽车融资租赁异军突起-如何用融资租赁实现3万首付买一辆20万的新车
下一篇:【干货收藏】深度解读融资租赁物的善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