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思维在融资租赁中的应用
日中则移,月盈则亏。
融资租赁经过了2010年-2015年的火爆,终于随着E租宝事件的爆发,银行大规模对租赁行业持谨慎态度,开始出现融资难的问题。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经济基本面的持续下行,不良开始爆发。和产业结合甚深的融资租赁自然不能独善其身。
新成立的租赁公司如雨后春笋疯狂扩张,优质资产却越来越稀缺。不良率在提高,进而更加抬高融资成本,逼得租赁公司不得不去做风险更大的项目。
貌似形成了一个死循环,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
首先,租赁公司在资产配置上,很难做到像基金那样,采用最优化的投资组合。租赁公司应主动效仿公募基金,构建合理的投资组合。
公募基金为了保护投资人(多为散户老百姓)的利益,根据不同的收益率要求,多采用无风险资产(例如国债、公司债、可转债)等加低倍数杠杆打底仓,然后在高位上投一些成长股和价值股。就算较为激进的股票基金,也有半数左右是指数基金(既模拟某一指数成分股比例配置投资组合),还要做风险对冲。如此,达到了分散资产、风险对冲、在保障安全和流动性的情况下追求合理的收益。这也就是为什么基金相对于其他投资工具更为稳健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基金也有亏的时候)
然后再来看一下租赁公司目前的现状。
融资租赁行业扎根产业,是一种和实体经济结合非常紧密的金融产品。租赁公司的客户经理可以很好的就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进行较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更专业的判断。但是对系统性风险,大多数的租赁公司可能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并未去想办法解决。因为任何实业,都有经济周期性,只是有些实业是长周期(例如船舶),有些是短周期(例如家用车辆),有些是弱波动性(例如教育),有些是强波动性(例如传统能源),有些几乎没有经济波动性(例如商务机),有的逆经济波动性(例如培训教育),有的只要国家不倒啥时候都好(例如医疗,不医改不会倒;政府平台,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
以上这些产业,其实就类似于基金投资范围内的国债(例如医疗和平台)、公司债(例如商务机、教育)、价值股(船舶)、成长股(清洁能源)。一个租赁公司想要稳健长远的发展,应当设置合理的投资组合。比如,一只100亿规模的债权公募基金,预计收益率要达到5%。那么根据投资模型,应当加A倍杠杆买N手5年期国债;再加B倍杠杆买M手剩余期限3年期公司债;然后再投点儿不加杠杆的可转债、次级债、夹层。基本这个收益率就满足了。
同理,租赁公司也应该如此。一个注册资本10亿元的租赁公司,加10倍杠杆,可动用资金100亿元,为保障X%收益率,则应该给教育、医疗A亿元额度(底仓,并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资产卖断和应收账款质押加杠杆);给政府平台和清洁能源B亿元额度(中间层);适当配置一些船舶资产和能源资产(赌市场,博未来)。然后,在建仓的时候,应当有自我对冲的方法。比如,既然投放了A亿元的甲项目;则必须同比例配置A亿元的和甲项目周期相反的乙项目(即使乙项目收益率较低)。并且,应当考虑在租赁主合同中设置止损条款(类似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强制平仓),既一旦租赁物当时的价值低于一定本金比例时,承租人应补足差额或追加抵押,否则强制结束项目并由租赁公司转让租赁物件。事实上很多租赁合同设置了该条款,只是大多数都未执行
其次,租赁公司目前的产品主要还是类信贷性质的。在还本付息节奏上,完全比照银行传统模式,和产业发展周期不相匹配。为提高收益,租赁公司在专业程度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效仿PE,延后还本付息的时间,并追求权益性收益。
等额本金、等额本息是目前融资租赁公司还本付息的主流模式。既,无论行业周期如何,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变故,企业都得按照既定的、稳定的、均匀的节奏,还本付息。其实较大规模的项目,基本从研发、投产到稳定产出至实现销售基本都是3-5年的周期,且行业本身随基本面的变化也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作为和实业紧密结合的融资租赁企业,可以尝试将还本付息节奏更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一是企业可以得到实惠,争取更长的发展时间;二是租赁公司不用形成账面上的坏账,且本身的产品也具备市场竞争力。其实,现在绝大部分的成长期的PE就是这么做的。按照PE的打法,如果PE决定投资一家企业,那么他会给企业相当长一段时间发展,而不必立即还本。当然,PE追求的是权益性收益;而租赁公司只是追求债权收益,根据收益和风险相匹配原则,租赁公司完全不必承担如此长时间的风险。但是,相当一部分较为成熟的金融系租赁公司在某些产业具备相当的产业研究能力和风险把控能力,那么他们可以按照如下方案开展业务。
有些承租人,在企业发展的特定时期(比如水电站建设期),无法形成稳定的现金流。不适宜使用传统融资租赁模式实现。
既可采用明股实债模式。
首先,出租人以租赁公司内FTP指导价格作为资金成本,投放给客户(超低资金成本)(约定一个较长的期限,比如8年)。
然后,约定一个触发条件,(期限、项目进度、实现某种收益、获得某种 资质、上市、被并购、股东回购等),当触发条件生效时,承租人须提前结束项目,并出具一定的价款回购租赁物件(较高的收益可以囊括其中),回购的价款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可转债。超额收益,有机会在可转债及股票中实现。
租赁物件回购所获资金仅需缴纳所得税,不需缴纳营业税。
如此以来,便可实现类似于PE的盈利模式。一般来讲,成长期PE的资金成本是远高于租赁公司的资金成本的。所以,如果租赁公司具备相当的专业能力,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模式。打怕传统的和产业发展不匹配的还本付息模式,转而采用此法,赢取超额利润。
最后,流动性始终是租赁公司的生命线,以及最后一道防线。在基本面不好的时候,现金为王。所以,千方百计的降低成本,是不变的真理。
与其老是依赖银行贷款,背负沉重的还本付息压力,还不如发展投行化业务。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其实目前招银租赁的租赁易平台非常值得借鉴,凭借自己的平台优势以及信用,赚取无任何资金成本的利润。目前方兴未艾的租赁公司之间资产交易业务,其实本质也是花下家的钱,赚自己的手续费。这是一种比较不错的金融创新。
但是,上述业务仅限于拥有金融牌照和强大股东背景的金融系租赁公司。绝大多数中小商务部租赁公司甚至较小的金融系租赁公司都没有这个号召力和信用,不可以这么玩。
怎么办?那就借用项目本身的信用(债项评级),把项目直接对接到银行同业资金端。
产品模式如下:
一是通过大型央企开设的租赁公司避税,从税负上节省成本;
二是通过资本市场(主要是银行同业部门)找到短期的低息资金来源,形成资金池。
主要要领是:
1. 先行找到投放项目(主体评级在2A即可);
2. 将该项目影子评级以及基本情况向城商行银行同业部等展示,获得其认可。(因最终有租赁公司兜底,一般会在合理价格给予认可)
3. 寻找合作租赁公司,首选央企下设的厂商系租赁公司(因厂商系租赁公司是以贷促销,本身亏损较为严重,所有有足够的税源可以消化进项增值税)
4. 滚动发行短期资管计划,匹配项目需求。
根据目前的资金情况,2A的资产一年期,城商行同业部的价格大多在4.2%-4.5%以下。这比大多数中小租赁公司的FTP线要低。所以,设立资管计划,将该租赁资产放入计划中,定期开放由各城商行同业部认购,只要承租人的影子评级能在租赁期限内维持在2A水平,则租赁公司就可以实现资金错配,短借长用。其实,如果项目的安全性较为可靠,又有较为稳定的投资人(目前资产荒,城商行对2A资产行业背景还可以的企业趋之若鹜),资管计划期限切的足够短(一年以内),完全可以在一个资管计划里注入若干笔资产,可以节省交易费用和资管服务费。
换一个角度看待融资租赁,把和产业密切结合的融资租赁加上金融属性,或许能更接地气,更实惠。
作者:袁浩(民生金融租赁) 文章来源:信托周刊
上一篇:《融资租赁司法解释》的适用与实务对策分析
下一篇:飞机租赁政策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