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融资租赁


编辑:admin / 发布时间:2019-11-29 / 阅读:1942

    
  自从1979年11月初,中信公司开始与日本东方租赁探讨合资成立融资租赁公司,共同发展租赁业务的可能性以来,融资租赁发展至今已有40年。人到40周岁时进入不惑之年,那么融资租赁业呢,是否也有不惑之年的说法吗?
  
  谈到“不惑”一定会有“诱惑”。融资租赁对生产企业服务的独特好处,尤其是其“金融”的光环,诱使10000多家企业进入了这个领域。这个时候若再说不知道融资租赁为何物已经不可能了。但要说真正理解其内涵,还有待商榷。
  
  但在不惑之年就要冷静思考融资租赁。现在还像以前那样有诱惑力吗?或者说“诱惑”的条件还存在吗?
  
  融资租赁业与保险业和信托业几乎同时诞生,但经过40年的发展,从规模上根本无法与那两个产业相比,至少差一个数量级。40年来可以说融资租赁经历3起3落(如果近期行业不景气也算1落的话),许多人开始疑惑:融资租赁真的像书上说的那么好吗?这个舶来品适合在中国继续存在和持续发展吗?本人一直自认为自己是融资租赁的“原教旨主义”者,但现在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融资租赁了。这不是初心变了,而是在新经济环境下该与时俱进了。
  
  先从融资租赁的特点看,融资租赁是金融与贸易结合的产业,其最大特点是“以融物的方式达融资的目的”解决生产企业中资金短缺和信用不足问题。这些诱惑厂商用租赁方式搞信用销售,投资人投资融资租赁,承租人使用融资租赁融资,政府支持融资租赁发展,填补政策空白。
  
  40年前,中国的制造业还处于资金短缺、设备落后,缺乏技术和管理的状态。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和基建狂魔。就连中小企业在传统产业上都发展壮大到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处在过剩状态。
  
  但反过来看,中国融资租赁的市场渗透率长期在5%的范围内徘徊,融资租赁在中国发挥“刺激投资,促进消费,增加就业和税收”中到底起多大作用?我们在对外宣传租赁的诱惑力上和现实表现实际上是大相径庭的。
  
  多数人都认为中国的融资租赁已经“剑走偏锋”脱离租赁“物”的实质,只剩“金融”,不见“租赁”。融资租赁业应“不忘初心,回归本源”。但外部环境和内部的条件限制,实际上租赁业很难再回到融资租赁原生态上。这里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因素。
  
  一、外部原因
  
  对行业影响最大的首先是外部环境。随着科技发展和金融体系的改革,投融资领域依赖租赁物的风险隔离墙作用在逐渐下降。挂着各自头衔的金融,用“钱生钱”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宽松。
  
  1、物权难保租赁债权损失
  
  我们在强调租赁本源其中有一点就是做租赁离不开物。未来租赁债权的安全,大家都在寻找单价高、获利大、产业稳定、政策完善的物件作为租赁物,以便保障租金的安全回收。飞机和船舶是大家都比较看好的租赁物。
  
  2、优质租赁物突然失效
  
  融资租赁业在以往的日子里曾经做了许多飞机和船舶租赁这两单机单价巨大的领域。那时我们认为这个两个领域比较规范,而且产业还算稳定,必定交通运输是刚性需求,只能发展快慢,不会停滞和中断。
  
  但随着波音737MSX飞机无限期停飞,停购,给租赁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飞机不营运,哪来钱支付租金,购机进程突然停止,租赁合同难以往下执行。谁能想到飞机龙头企业波音的飞机也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且被全世界停飞。
  
  船运波罗的海指数(船运景气度重要指标)从20000多点掉到2000多点连续10年都没翻身?这又套住多少做船舶租赁的租赁公司?大家认为具有“国际范”的租赁领域都出问题,再看其他产业就更难了。
  
  3、传统市场处于饱和状态
  
  印刷设备和工程机械两个领域租赁做的不错,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但架不住在狭小的领域里进行恶性竞争,很快就进入饱和状态。
  
  IT租赁,当年我们与华为合作的非常好,几乎做IT租赁的公司都与华为有过合作,为他们的销售提供租赁服务。现在华为的现金极其充裕,发债成本特别低,设备供不应求,对租赁公司的依赖程度几乎没有。
  
  医疗设备租赁不仅完全饱和(从三甲医院下沉到县级医院)而且还演变成政府融资平台,一个姑娘嫁7家,蜕变为规避政府融资的平台。
  
  4、新的领域目前还没有明确方向
  
  在新经济环境下,许多新兴产业涌现,按理说租赁此时渗透正当时。但因资源问题,人才问题,市场问题,行业还处于摸索阶段。我们看过《大国重器》电视片,里面所有大型设备都有租赁市场,但行业采用租赁服务的项目凤毛麟角。
  
  一带一路里面有许多设备投融资的事情,但租赁公司似乎还没有找到门道,基础设施的租赁、跨境租赁中还有许多政策障碍需要突破。#p#分页标题#e#
  
  随着强军建设,军民融合租赁也应是一片蓝海。但这类企业军品生产似乎并不缺乏资金,他们感兴趣的还是资本运作。租赁这个负债经营方式不是他们想要的。
  
  5G基站建设是一项很重要,且需要大量资金的领域。人工智能机器人、加工厂的需要量也不少。至少厂商租赁公司在这里还可大有作为,但鲜见这类租赁报道。
  
  6、理论与实践脱节
  
  尽管经济不景气,但转型后的产业还有许多“增加物质基础”的领域租赁可以介入。
  
  遗憾的是现在这些多在PPT阶段,缺乏一线企业参与探索和研究。这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这些领域产业专业性特别强,通常租赁公司不具备这样的资源,因此要扩大租赁标的物的经营范围,目前看还有很大的难度。
  
  7、租赁标的物难以扩容
  
  为了摆脱当前的租赁投融资的窘境,业界希望租赁物的范围尽量扩大,恨不得无形资产租赁、农业养殖租赁、甚至库存存货也拿来做租赁标的物。
  
  现在大家都希望金融监管部门能开这个口,但租赁监管不仅是在金融监管部门,财税部门也很重要,而且是最基础的监管。租赁会计准则,租赁税收政策都已经定型。那些不属于租赁会计准则适用的领域都说的很清楚。不适合的就不能按租赁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会计处理不同,直接涉及到税收政策的享受问题。
  
  我们为了扩大租赁标的物范围在要求国家调整财税政策至少在现阶段很难。新出台的政策只少经过实践的考验,如果真的发现问题,才会有所改变,而且是不能脱离国际会计准则的改变,不能是表外融资、重复杠杆的改变。
  
  还有一个司法问题,租赁司法解释已经出台,租赁标的物还要符合司法标准,虽然在司法解释上没有对租赁物的表达,但非固定资产租赁他们判案的标准是没有太多法律依据的。
  
  8、融资体系的改变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发展,现在投融资系统已经非常成熟。先不说信托、保险、担保、证券、典当、只贷不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提供类信贷的方式提供资金。优质企业发展不缺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优质产业资本大鳄早就盯住不放,多采用股权融资还不需要偿还。这类融资项目租赁根本插不上手。
  
  9、科技发展改变信用评价体系
  
  在大数据的今天,了解企业的信用根本不成问题,随着算法的不断改进,相应的控制手段也足够的多,“物权”的信用保障作用越来越小。银行平白无故就给个人提供30万的非抵押贷款额度,都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个人诚信做出的评价。
  
  这就使得租赁公司就算想回归本源也时过境迁了。因为许信用多问题现在的征信公司都可以帮着解决,物权的重要性越来越低,融资租赁做的越来越像信用贷款。
  
  10、租赁物件后处理依然是空白
  
  在我国二手市场尚未健全之际,过于强调物对债权的保护作用是诱惑不了谁的。如果租赁公司的股东不是厂商,没有梯级市场和设备翻修,收回的租赁物依然难以进行处置。再加上市场饱和竞争激烈,有些厂商收回租赁物也是放着库房无法处置。
  
  11、监管大环境
  
  租赁起源于市场需求,政府职能部门根据市场情况逐步介入监管(如:租赁的监管政策从无到有)。把商务部监管的融资租赁公司转为银监会监管,就是因为市场出问题后政府转换部门监管的表现。
  
  在产业不景气时政府也可以先出台监管政策再观察市场进行政策调整和改进(如:允许银行参股租赁公司)。
  
  国务院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没有给业界带来什么优惠政策和宽松环境,反而带上了不少枷锁。此刻再向监管部门阐述融资租赁能给国家带来什么好处,望他们给与行业支持,很难。因为他们对租赁的监管也进入了“不惑之年”。
  
  新的融资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就要出台,从业界对草案的讨论上,把租赁当金融监管肯定是不舒服,而且过于严苛。
  
  其实严点对大家都有好处,但若监管而金融优惠政策待遇享受不到(税前同比例提取坏账准备金),融资渠道没有设立(吸收同业拆借存款)的话,业界感受除了清理整顿外,没有任何意义。
  
  “金融监管”并没有给租赁带来什么光环和好处,反而成了“严格监控对象”。你说他不懂租赁,他说你没在做租赁,各说个的理,谁也说不服谁。融资租赁企业到底向何处去?都在看监管部门最终出台的方案。从内部透露的草案看,业界大部分企业并不乐观。相信政策出台后一个阶段,对企业的整顿大于支持。融资租赁公司的总量只有减少不会增加。#p#分页标题#e#
  
  二、租赁行业内部因素
  
  1、金融大过一切
  
  自从银行业进入租赁业,租赁的形态没有改变,但服务的方式已经产生本质的变化。从“增加物质基础”设备租赁服务,向以租赁的名义“用钱生钱”的重金融业务方面转换。所谓“金融租赁”大家都记住“金融”而忽略了“租赁”。如果有人问你是做什么的,你说做金融业务的大家似乎都懂。你要说你是做租赁的,大家就不清楚你到底是干什么的了。
  
  没有“金融”,租赁额上不去,有了“金融”其带来的副作用也不能忽视。
  
  不是说用回租的方式做类信贷有什么不对。如果按规矩操作应该没什么问题。现在的问题是这种类信贷的“红海”市场还有多大空间给租赁业活动,行业再这样继续下去还能持续多久?
  
  2、资金来源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虽然大家都说自己是做金融的,但资金来源仅靠资本金是不够的,通过外部融资也没什么问题。其他金融机构也是债务杠杆运作的。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的是:融资租赁公司牌照上给的资金来源几乎没有。若用一般企业融资手段融资对承租人也没太多吸引力。
  
  以租赁的名义,规避金融监管的手段融资,如果用来做租赁也不是不行的。但因缺乏监管,企业拿到资金不是用在租赁上,而是其他地方。这样做给租赁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带来极坏的影响。
  
  融资租赁中的害群之马以租赁的名义变相吸收公众存(P2P、e租宝),这可能是让外面对业界失去信心的最大因素。这对行业的伤害渗透到骨髓之间。虽然大家都不愿意说透这件事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在强调租赁的优势并冠以新的名称,希望博取监管部门的同情和支持。但金融界、金融监管部门他们是怎样看我们的,我们必须要有自知之明。
  
  3、暴雷问题频出
  
  因为租赁操作及不规范,再规模迅速上升时期,许多坏账问题被掩盖。如今进入经济紧缩期许多坏账问题就暴露出来,先不说融资租赁纠纷案呈几何系数增长,连环暴雷案让给租赁的投资人心惊肉跳,谈租色变,在他们眼里,租赁的诱惑力都再迅速地下降。
  
  融资租赁属于服务贸易,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来自外部融资。当出资人在资金前端就对租赁失去信心,还不说监管部门采取什么严格的监控手段,租赁后面的事情就没法做了。
  
  行业中出现的群体性暴雷事件,屡禁不止的政府平台融资,高比例的回租资产份额。不让监管部门把我们当金融机构严格监管都不行了。
  
  现在真的到了先考虑生存问题,再考虑发展问题。先考虑催债问题,再考虑风险监控和经营方向问题。我们不是再与监管部门讲条件的问题,而是怎样适应新的监管政策,凤凰涅槃如何死而后生的问题。
  
  4、回归本源问题
  
  目前业界似乎对回归本源达成一致意见。融资租赁起源美国,经日本传入中国。中国特色的融资租赁,还能算是租赁的原生态吗?因此对“本源就”有各不相同的多种解释。都觉得自己说的对,谁也不服谁。当大家都认为融资租赁就是金融业务,就是一种特殊形式下的信贷时,被金融部门严格监管就不可避免。
  
  笔者认为,在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再做“钱生钱”的租赁恐怕市场不大了。不考虑融资租赁物的属性,把租赁做成“次贷”的机会也不多了。租赁回归本源还要侧重在“增加物质基础”的租赁上。借助所服务的产业优势,或许可以搭车取利,抱团取暖,才有机会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
  
  三、融资租赁的未来发展方向
  
  融资租赁是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小众产业,在的范围内进行激烈的竞争,一定是今后适者生存。
  
  1、建立健全融资租赁管理系统为先
  
  大家都明白租赁需要专业化经营。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资源,没有渠道,没方向,没有人才的企业恐怕很难实现这个目标。
  
  融资租赁的运作是个系统工程。若依然当作类信贷操作,不需要太多的操作技术,市场已没那么大。但要与物结合,要做“增加基础物质”的租赁,没有系统的经营管理体系恐怕很难操作。不惑之年租赁的基础知识可以不讲,但要懂得系统运作和经营管理还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一方面需要业界培训机构开这方面的课程。另一方面需要租赁公司自己要有目标,要沉下心来,先建系统再操作经营。股东不能急功近利,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摸着石头过河”,跌一个筋斗有可能造成全军覆没。
  
  美国打伊拉克早就具备实力,但总是在舆论上攻击伊拉克并没见实际动静。实际上美国在做系统运作,在调兵遣将,调配物资,协调各军种的动作。一旦开打,只剩下接受俘虏的事情。他们打的不是伊拉克,而是一场系统战争。#p#分页标题#e#
  
  融资租赁业要想在恶劣的环境下继续生存下去,打一场系统战争的硬仗是不可避免,这步必须要迈出。
  
  2、人才的培训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认定何为租赁人才。若认为能做信贷就是能做租赁的人才肯定是不行的。信贷人才太多了,在街上走闭着眼都能撞到仨。“增加物质基础”的租赁一定是需要会操作直租业务的人。在招聘人才时如果能把直租的操作系统和风控详细地表达出来,那真是租赁人才。
  
  业界的培训机构要在培养直租人才上下功夫才能满足租赁人才未来的需求。现在租赁业转型不是他们不想做直租,也不是不想专业化运作。但“专业化”都指那些专业却显得模糊不清。说直租操作难,就难在需要对租赁物所在产业专业知识了解,融资租赁经营管理的专业体系,资金来源的专业渠道和体系。要落实租赁专业化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落实。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太多了。
  
  3、租赁+服务
  
  随着新经济到来,产业越来越边缘化。“羊毛出在猪身上让驴买单”的笑话就是产业边缘化的写照。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专业化,但也不能忘记多元化。目前仅靠租赁做租赁竞争激烈比较难,一定要加上服务多一手才行。
  
  高明人是给企业做设备租赁,但卡住其原材料入口,产成本出口和仓库管理。租赁公司不仅做租赁,还经营企业上下游的贸易,并实行全方位管理。能做到这点的租赁公司其股东一定是有相应资源的股东。
  
  4、租赁行业也需要“代工厂”
  
  有人认为租赁太难做,找经纪人或经济公司做就简单了。租赁本身的作用就是“脱媒”,一切都要操控在自己手中才能将风险降到最小。如果外来项目含许多“暗雷”我们怎么办?对这类项目该如何管理,依然是个系统工程。在租赁这个圈混,没有点知识含量是很难运作的。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融资租赁未来该怎样走?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台积电”、“富士康”的“代工厂”效应。他们不外乎是发挥自己一技之长,除了有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人才资源外,还能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初级或终端制造,达到服务客户的目的。
  
  融资租赁本身就是整合社会资源的产业,可惜大多数企业没有资源,没有人才。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认为融资租赁业是个小众产业。金融部门接管融资租赁业首先是整顿,后面跟着就是清理。万家融资租赁公司将成为历史,最终能留下几百家就算不错。
  
  今后租赁公司要么提高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不仅制造出满足自己生产的租赁资产,还能协助其他租赁公司提供低风险高收益的优质租赁资产,或许是个出路。但若没有整合能力和基础资源的话,没有耐着住寂寞建系统工程的话,公司未来,前途未卜。
  
  “不惑”可以代表我们越来越聪明,不再受骗上当。也预示着我们越来越衰老,有些事情看太透就没动力了。今后要么适应环境,创新重生,要么继续衰落最后退出租赁业。
  
  现在我们还能拿出什么诱惑我们的投资人,诱惑我们的客户,诱惑我们的监管部门,这才是我们当前紧要解决的问题。为增加物质基础建设服务的租赁,是我们永久需要研究的话题。
 
   作者:沙泉   来源:《现代租赁》
 


上一篇:周巍:携手并进 金融助力海事强国建设
下一篇:孙超波:回归融资租赁本源是要抓租赁标的物“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