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工银租赁的两个使命


编辑:admin / 发布时间:2015-11-17 / 阅读:795

  工银租赁成立伊始,就肩负着探索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路径和探索中国金融租赁发展路径两个使命。作为工商银行全资子公司,工银租赁八年的发展历程既是工商银行综合化、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在新时期发展的缩影。
  
  金融租赁作为一种紧密联系实体经济的金融业态,在支持国家战略实施、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更吹响了鼓励金融租赁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新号角。守成不易,开拓尤艰,响应时代召唤,做国际一流的金融租赁企业,不断诠释和丰富两个使命的意义和内涵,是工银租赁不懈的追求。
  
  浪潮之巅,使命必达
  
  工银租赁挂牌成立于2007年11月28日。两个深刻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工银租赁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在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浪潮中应运而生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启,我国金融行业改革也循序展开。1984年1月1日工商银行正式成立,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颁布实施,工商银行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体制转变,2006年10月27日成功在上海、香港两地上市。至此历经20多年探索实践,工商银行完成了从国有专业银行到国有商业银行、再到国际公众持股公司的历史性跨越。通过脱胎换骨的改革,工行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股改后实施的首个3年发展战略规划(2006-2008年)明确提出,要推进经营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经营模式要逐渐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经营向质量效益为主的集约经营转变,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传统存贷款业务收益向多元化、综合化收益转变,金融租赁、基金、保险、投行等非信贷专业化条线亟待建立或进一步完善。工银租赁作为工商银行股改后第一家全资子公司,其成立标志着工商银行进入了综合化经营的新阶段。
  
  在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新起点上迎接挑战
  
  金融租赁公司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市场主流金融业态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以租赁的方式向欧洲输出大量设备产能。上世纪70年代,法国、日本等国家通过使用金融租赁的手段支持其国内制造业扩张,打开国际市场,使得其汽车、机械、电子等制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金融租赁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发展租赁行业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技术和管理。但由于发展的不完善,制度和监管的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上世纪90年代国内的金融租赁业务陷入停滞和困境状态。直至2007年,中国银监会颁布实施《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中国金融租赁行业迎来了新的起点。工商银行总行党委审时度势,抓住国家重新打开金融租赁行业大门的历史机遇,果断英明决策组建工银租赁公司,以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履行国有大行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的历史责任。工银租赁成为第一批国务院批准试点并第一家开业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
  
  两个使命相辅相成、互为依存
  
  从诞生的两个背景可以看出,工银租赁与生俱来承担了两个重要使命,即探索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路径和探索中国金融租赁发展路径。
  
  探索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路径,就是要围绕工商银行总体发展战略,探索建立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金融租赁公司治理机制、业务体系以及与母行有效隔离的风险控制体系。通过发展租赁业务,创新租赁产品,进一步完善工商银行金融产品线,带动信贷、保理、结算等其他金融业务,提升综合化经营水平,在市场营销、融资、资产交易、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实现集团与子公司的深度协同。
  
  由于我国金融租赁业处于起步阶段,商业银行没有开办金融租赁公司的经验,同时面临缺少专业人才等困难,工银租赁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能否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建立正确的发展模式,关系到国务院试点工作的成败和金融租赁业在中国的未来。
  
  两个使命相辅相成,相互融合,辩证统一。实现综合化经营需要符合中国实际的租赁业务模式来支撑,而找到适当的中国金融租赁发展路径也必须结合中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考量。为此,从开业之日起,工银租赁就牢记这两个光荣使命,不断开拓创新,将对使命的践行作为发展的动力源泉。
  
  舞动风云,硕果累累
  
  八年来,工银租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践行两个使命,公司实现从小到大,由大做强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最具影响力的金融租赁公司,并享有一定的国际声誉,成为中国工商银行综合化经营平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15年10月末,工银租赁总资产、净利润分别达到2635亿元、2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3%、77%;人均资产10亿元,人均净利润近1200万元。公司人员数量和资本额度行业占比为8%、9%,但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行业占比分别达到16%、16%、15%,均位居同业首位。
  
  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租赁的发展道路
  
  在国内没有成功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工银租赁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经营原则和“以飞机、船舶、大型设备为主”的业务定位,打造了航空、航运、能源电力、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多个重要领域的专业产品线。目前形成了航空、航运、大型设备租赁三足鼎立的业务发展格局,客户涵盖大中小各类优秀企业,业务遍及30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5年10月末,公司经营和管理飞机数量436架,已交付运营飞机286架;各类船舶资产320艘;大型设备资产33000多台(套)。
  
  通过探索和实践,工银租赁逐步走出一条较为清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呈现出以下显著特征:一是充分发挥了工商银行的资金、网络和资源优势,在融资、业务营销、租赁资产租期管理、风险控制等各方面与工商银行整个体系深度融合,造就了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二是立足租赁特色,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积极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在“大飞机”、“海洋战略”、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等诸多国家战略中都有工银租赁的身影;三是国际化发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重。目前,工银租赁境外租赁资产余额占比超过1/3,美元资产占比近50%。
  
  实践证明,工银租赁的发展路径是符合国情、行情,符合现代金融租赁业发展内在要求的正确选择。
  
  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八年来,工银租赁先后开创了保税租赁、出口租赁、转口租赁、厂商租赁及中小企业租赁等服务模式,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租赁创新项目,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和首例。
  
  在航空领域,开创了国内保税租赁业务,被誉为“中国SPV”模式,打破了国外租赁公司对我国飞机租赁市场的垄断;实现波音、空客飞机批量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推动了国内航空业发展;将天津空客总装线A320飞机出口海外,实现中国总装大飞机首次出口;与中国商飞开展合作,成为国产飞机单一最大启动用户,并通过租赁带动国产飞机销售。目前公司保持国内飞机租赁第一的位置,飞机数量全球排名第九位。
  
  在航运领域,发挥租赁纽带作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开创了用租赁将国内造船产能输出海外的模式。在深耕传统船舶、航运市场的同时,工银租赁率先拓展海工平台设备、海洋工程辅助船、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运输船、深海钻井船等高附加值市场。成为目前国内覆盖领域最广、综合服务能力最强的全球海事金融服务提供商。
  
  在设备领域,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及近30个城市地铁或轻轨建设运营公司进行业务合作,开创了以租赁方式支持轨道交通建设的新模式;与国内主要工程机械制造商、能源电力设备、电信设备制造商等进行合作,发展出链式租赁、厂商租赁、联合租赁等可复制业务模式。
  
  在风险管理上,根据租赁业务特点,开发建立了“一个核心、三个维度、六大系统”的项目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预警体系,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为公司发展构筑了坚强厚盾。
  
  正是因为对创新的执着追求,使得工银租赁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行业领先的位置不断巩固,同时,工银租赁的成功实践也为国内其他金融租赁公司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引领了中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潮流。
  
  丰富了工商银行综合化经营
  
  租赁产品作为工商银行一揽子金融产品当中的重要产品线,与传统信贷业务形成了有机互补。工银租赁通过不断加强与工商银行境内外机构的协同与联动,显示出对母行的财务贡献和协同效益。
  
  八年来,通过向客户提供租赁业务咨询等服务,累计向境内30多家分行模拟返还中间业务收入50多亿元,为境内10多家分行带来118多亿元应收租赁款保理业务,为境外分行带来215亿美元的融资业务,利息收入近6.3亿美元,有效推动了境内外分行业务发展。通过“租赁+贷款”、“租赁+保理”、“租赁+理财”、“租赁+基金”、“保函+租赁+保理”等新型结构化产品,为境内外分行带来租金清算、汇划和结售汇业务,累计结算业务量约为4000亿元,以及大量的沉淀存款、客户理财和银行卡等业务。与总行一起开发的针对中小企业租赁的咨询等服务,累计向境内300多家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了近100亿元的融资支持。自2013年起,与北京、天津、山东等17家分行建立“重点联系行”工作制度,在业务营销、市场拓展、客户管理、资产管理上加强合作,已累计向各重点联系行实际返还收入超过1亿元。
  
  回顾历史,工银租赁八年的成绩是站在工商银行改革发展的宽厚肩膀上取得的。这些成绩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离不开工商银行全系统的大力支持。通过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工商银行强大的综合实力,奠定了公司发展的坚实基础;坚持正确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是租赁业务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坚持和加快业务创新是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良好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体系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专业、创新、包容的团队和企业文化,为公司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是发展的根本保障。这些宝贵的经验增强了工银租赁的发展自信,需要在未来的路上继承和发扬。
  
  天高海阔,大有可为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9月底,全国开业的金融租赁公司39家,行业总资产1.52万亿元,实收资本1260亿元,净利润130.51亿元。与2008年底水平相比较,行业总资产规模实现超过18倍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保持50%以上。
  
  然而,尽管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速度较快,但跟国外发达市场相比仍处于发展上升期。在欧美发达国家,租赁资产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例(租赁渗透率)在15%-30%之间,而我国租赁渗透率仅在5%左右。从国内资产规模看,2014年金融租赁资产占银行资产的比重在1%-2%,金融租赁对全社会融资的影响力、带动力尚不足够。我国金融租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十分广阔。
  
  本次国务院《指导意见》的出台吹响了金融租赁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号角,为金融租赁公司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开启了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新的历史机遇期。工银租赁应响应时代召唤,拓展两个使命内涵,努力抓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走出去”、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实施重大机遇,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经营原则,加快发展步伐,力争用3-5年时间,成为排名世界前3的航空金融租赁服务商、世界知名的综合海事金融服务商和大型设备全球金融租赁服务商。进一步深化与工商银行各项条线业务的融合度,完善风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盈利水平,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匹配提升。努力建设成为姜建清董事长提出的“专业特色突出、财务回报丰厚、资产质量优良”的国际一流金融租赁企业,为工商银行改革发展和我国金融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丛林 文章来源:工银金融租赁


上一篇:周朝晖:抓住先机最重要
下一篇:融资租赁如何“迎风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