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是如何拯救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
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已经走过 20多年,在这20年中,建筑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施工机械化作业在建筑安装工程构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对建筑机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机械已发展成为技术含量高、资金密集的产品。因此,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资金占用率,成为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大多数企业往往无力采购大型化、专用性高、资金占有量大的设备,即使有能力购入,也会造成大量资金占用,增加生产成本,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从而使其失去竞争优势。所以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尤其是技术含量高、资金占用大、使用率低的设备租赁,与购买方式相比具有很强的低成本优势。因此,大量的施工企业愈来愈倾向于采用租赁这种既经济又高效的满足施工设备需求的资源配置方式。由此可见,在我国,建筑机械租赁是现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设备租用率约占 80%左右。日本是亚洲租赁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建筑设备租赁所占的平均比例为:1990 年 43.6%; 1995 年48.7%; 2012 年 75.6%,呈逐年增加趋势。尤其是在大型建筑公司中,租赁设备比例已经达到86.1%,接近欧美的比例。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围内建筑机械租赁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中国目前工程建设机械设备的租赁需求量只占设备需求量的10%左右,与高达80%的国际水平相距甚远,但这也就预示了发展潜力与空间巨大。从市场需求和供应能力两方面看,中国工程建设机械租赁业的前景都是鼓舞人心的。
目前,我国从事工程建设机械租赁企业主要来源为:
(1) 建设集团企业所属的租赁企业。(2) 通过企业改制从大型建筑企业剥离出来的租赁企业。(3)民营租赁企业,具有代表性的是有三一参股的香港新利恒集团有限公司。(4) 合资或外资租赁企业,如世界 500强之一的美国迪尔公司。
另外,随着建筑机械银行按揭的叫停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参与到租赁行业中来。最初的工程机械租赁企业是各大建筑公司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进行改制作为不良资产剥离出来的,业务范围也基本局限于本公司内。直到2010年,为了保护这些分离出来的租赁企业,北京市某些建筑公司还规定公司内各分公司租用设备时必须先租本公司内建筑工程机械租赁公司的设备。由于我国各地区建筑机械租赁业发展的极不平衡,这种现象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依然存在。也就是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的租赁关系。
近几年我国建筑机械租赁企业的数量急剧增长,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筑机械租赁业发展的较快,也相对成熟。据北京市建委的统计,仅北京地区就有专业租赁塔机的租赁企业1000多家。据熟悉业内情况的人士保守估计,上海也有800多家这样的租赁企业,但是其中固定资产超过亿元的只有少数几家,大部分是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北京地区为例,据北京市建委对北京市 1000 多家从事起重机械租赁的企业统计表明,80%为私有,且80%为注册资本 50万元的企业。而且中国目前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在欧美及日本,虽然从事建筑工程机械租赁业务的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的私营企业,但是规模化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率,很多跨国公司的租赁业务遍及世界各地,美国仅上市公司的比例就约占10%左右。日本从事建筑工程机械租赁业的公司固定资产的规模都在 2000 万元人民币以上,上市公司也占一定的比例。
目前建筑工程机械年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租赁业所占的比例很小,据业内专家预测大约只在10%左右。租用率方面,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的设备租用率都能达到70%以上,但是一些民营企业受设备的先进性、管理、竞争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租用率相对较低。
各租赁企业设备的完好率也有很大的不同。作为改制剥离的租赁企业,一般来说设备相对陈旧,老化现象比较严重。而大型建筑公司所属的租赁企业,尤其石化、核工业等能源性质的企业,由于资金实力较强,所以设备更新较快,拥有许多进口的高新技术设备,如大吨位的工程起重机,基本集中在这些企业。
由于外资及合资的租赁企业起点高,具有国外成功运作的经验,不但设备先进,而且更新快,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目前很多地方的建筑机械租赁业处于发展阶段,在这些租赁业新兴地区,建筑机械租赁的投资回报率较高,吸引了许多民营资本的进入,这些民营资本已不是投资十几万、几十万的施工机械,而是将目光投向几百万、上千万的性能先进的施工设备,这种现象将会产生一批较具实力的民营租赁企业。
来源:工程机械排头兵
上一篇:中民国际租赁携手中国进出口银行 签署百亿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平台深耕融资租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