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水处理行业融资租赁模式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行业历史回顾及未来发展规划
2009年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资产前五名省市--北京,浙江,四川,江苏,广东的资产总额占据了我国污水处理总资产的75.03%。
2010年国内有148个设市城市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占全国设市城市总数的22.6%。超过70%的县城还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而当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规模1.2亿吨/日。
2011年至2015年污水处理产能需增长63%,保持1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十二五”期末城市污水处理率能够达到90%左右,污水处理能力25000万立方米/日,年均增速为15%左右。
二、污水处理受益企业
按产业链划分,污水处理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工程承包商,产品(包括污水处理设备,污水管网,药剂,检测仪器等)提供商以及设施运营商。流程图如下:
三、政策扶持
1)国家税务局发布文件,其污水处理费免征增值税,营业税。
2)2010年环保部文件《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污水处理厂新建,改建,扩建时,污泥处理设施应该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营。不具备污泥处理能力的现有污水处理厂,应当在通知发布之日起2年内建成并运行污泥处理设施。
3)《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指南》明确规定了提高污水处理质量,关键是污水流通管道的建设和完善。“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建配套管网16万公里以上,完善污水管网。
四、还款来源
1)根据2007年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内将全面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并提高收费标准,每吨水费平均收取不低于0.8元。
2)行业信贷建议:2010年,污水处理行业的信贷总体原则是:关注有污水处理业务的大型水务集团和外资企业的信贷需求,关注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水回用项目,支持污水处理行业重点发展区域的污水处理项目,支持盈利能力高的污水处理企业,适度支持优质中小污水处理企业;限制向一些盈利能力差、管网漏损率高的中小型污水处理企业发放授信,并逐步退出。
污水处理行业项目纷纷兴建,产能增速加快,收入增长快速而稳定,且利润空间较大,投资回报率高,行业整体授信额度应有所加大。
3)财政补贴。污水处理属于各县市的公用事业局管理,下设污水征收办公室,主要征收污水处理费。城市维护费,土地出让金(市财政)。
五、风险分析
1)宏观环境风险:经济增速的回升仍有不确定性,2010年以来的银行信贷紧缩政策。
2)产业政策风险:节能减排使污水处理需求减少,污水处理技术标准和设备技术的提高。
3)经营环境风险:原材料成本上升,中小企业面临兼并与收购,物价上涨。
4)企业风险:区域集中了较多的污水处理企业,原材料供应地域化差异大(水资源较少的地区的企业)。
5)北京地区:北京市是我国首都,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之一,市内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工业和农业的比重逐渐减少,工业污水处理需求减弱,该地区污水处理行业在全国所占地位逐渐降低,但是由于北京市内人口较多,且增加速度较快,居民污水排放需求仍较高,该区域污水处理行业在国内仍占有一定的地位。
六、风险防范措施
1)密切关注行业的产业政策,避免参与与国家政策不符的项目,注意企业是否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另外考虑企业的政策背景,是否国有资产,是否政策扶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市场竞争风险。
2)综合考评贷款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发展趋势。综合考评贷款企业的成产成本,还款来源,经营成本,收入与利润水平。
3)应更加关注产业链完善的污水处理企业,尤其是向污水设备等上游产业延伸的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相关行业的风险。
七、投资经营模式
1)BOT模式,建设—运营—转让模式。
指政府将通常由自身承担的重大项目的建设、经营和维修责任以契约方式交给投资者,投资者建成此项目后,在协议期内对该项目拥有经营权、收益权,以收回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特许权期满后则将该项目无偿交还给当地政府。
2)BT模式,建设—转让模式。
即城市污水处理厂由地方政府立项,建设资金全部由投资人垫款建设,建成后即交由政府相关部门运营,投资人不占股份,不参与运营收益。建设资金由地方政府在5—6年内分期偿还。
八、投资热点
污泥干化焚烧技术可实现污泥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污泥脱水药剂和污泥焚烧设备生产行业。
上一篇:春秋租赁携手渣打银行在东疆完成国内首单项目公司日元融资交易
下一篇:量通租赁金交会上与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签署1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